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思考(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十分重视子女的学习,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尤其看重其“考分”的高低,往往忽略对子女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许多家长培养子女的重心不是德才兼备,而只注重学习成绩,更谈不上德智体全面发展。一是许多家长重视子女的智力投资和智力开发,把家庭教育看成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请家庭教师,给子女开“小灶”,既增加了孩子的课外负担,也使得家庭教育本末倒置,形成重智轻德的情况。从调查中平时在家任何家务都不做的学生占10.1%,这部份学生多为成绩好或比较好。二是有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从个人好恶出发,缺乏理性的教育观念。有的过分严厉,打骂体罚。有的则放任自流,成龙上天,成蛇钻草。有的百般溺爱、一味迁就,娇生惯养。从调查中反映,每天零花钱多达10-20元的学生占7.8%,这些学生多迷恋网吧游戏机。三是有的学生家长缺乏表率作用。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子女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的家长经常酗酒、赌博,行为粗野,甚至比阔抖富,这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3、社会环境的监管不尽如人意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承载和熏陶。社会风气和习俗的好坏,对未成年人的思趁道德建设影响巨大。而时下令人忧虑的是,对社会环境实施监管的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好作用,监控效果不尽如人意。表现为:一是一些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及大众传媒,特别是一些非法书刊中充斤着色情、凶杀、及时行乐、消极颓废的内容,在为未成年人提供精神食粮中,掺入了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品;二是大众网络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据有关资料所载,我国自1995年开通网络以来,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至2003年底,上网人数已达八千余万人,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上网人数的.17.6%,达1400万。我们调查中上网的也占受调查总人数的39.8%,网上冲浪已成为未成年人追逐的浪潮。但是,网络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现代素质培训,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又会危及身心健康。主要伤害有:1、网上暴力信息,如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暴力游戏强刺激,逐渐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形成以暴力为乐,以致人伤亡为快的思想行为。2、网上色情信息,赤裸的性描述和画面,对未成年人造成令人忧虑的心理刺激和不良影响,危及身心健康。3、沉溺于网上游戏。此次问卷调查中有占6.7%的学生回答沉迷于网上游戏。如果沉迷成瘾,对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必然带来逃学、旷课、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违法犯罪等危害。三是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产生困惑和疑虑,因而接受“好人不能做”、“见坏人坏事走远点”、“做人要圆滑一点”、“处事需世故一些”的“明哲保身”人生哲学,影响到未成年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对策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我们在贯彻执行中,需要提高全社会对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战略任务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此,我们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育“四有”人才。
我国的教育历来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按德、智、体的秩序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把德育放在次要的位置,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根源就是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对入学录取,是取决于考试成绩,分数是硬指标,而思想品德没有进入考核的指标,即便是有一些德育的要求,也多数是千人一面的书面介绍,“首位”也就成了“缺位”或“次位”了。因此,要引导未成年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健,是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切实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升学考试既要考核学习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两个考核都要定出相应的过硬指标,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象。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思考(3)在线全文阅读。
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思考(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