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创建“参与文化”。省、市分公司要创办《企业报》,《企业报》要真正面向基层、面向员工,牢牢抓住xx公司企业文化的脉膊,在报道公司生产经营事件的同时,要注意发挥其沟通交流的优势,使之成为员工相互沟通的园地。各单位和各部门要定期向《企业报》编辑部门反馈信息,丰富《企业报》的内容,通过《企业报》的发行,让员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让员工在《企业报》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主人意识。
四是构筑“亲情文化”。各单位要掌握员工的生日,责成有关部门在每一名员工过生日前,代表总经理给员工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包括一份总经理签名的贺卡、一份生日蛋糕、一份生日纪念品等),使员工感到企业就像家庭一样,对企业有一种家的归属感,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目的。
五是完善“保障文化”。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扶贫济困和送温暖工作的保障机制,强化互助互济、慰问走访、特困救济、互助保险等四条“保障线”的作用,坚持“四必访”制度(即:员工因病住院必访,员工死亡必访,员工直系亲属死亡必访,员工家庭发生意外必访),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增强员工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员工真正体会到了企业的温暖,从而达到稳定员工队伍,鼓舞员工干劲,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的目的。
六是健全“网络文化”。充分利用企业办公网,增强工作的协调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员工的交流。建立全省联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实现各种办公功能的基础上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通过建立聊天室(在业余时间)、BBS公告板、总经理信箱、员工的个人主页等,在网上建立一种互动的平台,用网络紧紧地把员工联系在一起,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文化内涵。
(六)、评价反馈
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有到位的测量手段来监控和观察建设的效果,以保证所追求目标的正确。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一段时间后,要进行检查评价(可以请专门的咨询机构),其主要评价指标体系有:
1、服务质量指标(用户满意率等);
2、业务发展指标(市场占有率、市场收入、单机话费等);
3、人力资源指标(劳动生产率、人才利用率等);
4、综合效益指标(收入值、利润率、收支差、资产产出率);
5、企业形象指标(知名度、美誉度、品牌度等);
6、员工素质指标(业务水平、敬业精神、合作态度、着装仪表);
7、经营管理指标(权责化分、流程再造、效率状况、管理模式)
公司可以通过对以上指标的测试和考评,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状况做出基本的评价,找出文化上、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把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及时向各部门和单位进行反馈,并限期改正,使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向更高的层次推进。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企业文化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与思考(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