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切实加强结构调整,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牢固树立调整的战略思想,按照“市场引导、典型引路”的双引方针,抓好枣、草、棉和养殖四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一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按照“提高效益、调强存量”的思路,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入户活动,推动科技兴农进程。通过组织以“学科技、调结构、促增收”为主题的宣讲团,深入村户巡回宣讲;进一步完善村级农技服务站职能,开通农技服务热线等形式,普及农业技术,强化农业管理,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挖掘内在效益。重点抓好冬枣田间管理,推广无公害种植,提高品质,打响市场。二是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按照“协调发展、调优增量”和“稳草、扩枣、兼棉、上畜”的思路,进一步扩大冬枣种植面积和养殖业发展规模,促进枣、草、棉和养殖四大产业协调发展,调整种养结构。同时,骅南淀开发纳入现代农业发展大范畴,力争年内编制完成《骅南淀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申报和审批工作,加大对骅南淀的开发和保护力度,把骅南淀建设成为沧州湿地公园,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延伸农业内涵。三是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按照“多予、少取、放开、搞活”的原则,加大对经纪人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成立农产品经纪人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坚持用工业化的方法、市场化的机制,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成立专业行业协会,健全合作制度,规范运作方式,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综合效益。重点抓好冬小枣、粮食、苜蓿、高梁苗子、棉花等五大经纪队伍培育,稳定规模,提升档次,扩大市场。
四、切实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文基础
把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的理念和要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作为实际工作的重要原则,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加快文明生态村创建步伐。按照“结合实际、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彰显个性”的思路,重点抓好“四个一体化”创建活动。即,村庄湿地一体化,抓好以前滕村为轴心的骅南淀生态淀区创建,积极探索“利用自然、合力发展”的创建模式。重点抓好前滕村“两室”建设、村内道路硬化以及前滕村通向淀区主路硬化工程,同时,积极做好骅南淀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大蓄水,加强宣传,加快开发,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村庄园区一体化,抓好以西白庄村为轴心的企业家园园区创建,积极探索“园区带动村庄、工业反哺农业”的创建模式。重点在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家园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促进园区整体发展,拉伸文明生态外延的基础上,加快西白庄村文明生态创建步伐,进一步完善村内主街道硬化、绿化、亮化任务,大力开展“户户联创文明街巷”活动,丰富文明生态内涵;村庄市场一体化,借冬枣产业大发展、快发展机遇,全力加快孔店及冬枣专业市场创建步伐,积极探索“市场带动产业、产业回报发展”的创建模式。重点抓好孔店村街道环境治理和道德墙、文化墙、功德墙建设,同时加大对孔店冬枣专业市场的宣传力度,规范管理秩序,提升对外形象,加快发展速度,真正成为全国最大的冬枣集散基地。村庄校园一体化,借北京交通大学落户黄骅的大好机遇,全力加快北王曼、中王曼发展,积极探索“文化带动发展”的创建模式。重点引导群众树立“借力发展”的意识,协调好校园用地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外来资金,兴办好硬化、绿化、亮化和环境治理四大工程,引进资金,建美家园。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向上级争取各项专项建设资金,增加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大对社会事业投入,形成社会事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推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重点加快推进西白庄、东道安、前滕、康庄子等村的道路维修工程,真正解决了行路难、发展慢的问题;加快推进李官庄、康庄子、杨春庄、岭庄等村的沼气建设,全面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同时,全力促进教育、文化、卫生、宗教等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进步。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年终工作总结乡镇人民政府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要点(4)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