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劳务输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2005年一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我区劳务输转的进程,按照区政协常委会《2005年工作要点》, 5月26日至28日,由区政协副主席***、助理调研员***组织带领经济科教界的部分委员,在区劳务移民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乡企局、农牧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到**乡,**镇沟底、新华村,就劳务输转,跨区域流向、经济收入、家庭生活变化等情况进行了选点调研。在为期三天的调研中,调查组进村入户、填表询问,听取了两乡镇及各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并进行了座谈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供参阅。
一、工作成效
我区有**个乡镇,总户数**万户,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户**万户,农业人口**万人,农业户和农业人口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81.3%和90.5%,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川坝地占耕地面积的6.9%,半山、高寒阴湿山地占耕地面积的93.1%,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仅占1.5亩。农村劳动力27万个,其中剩余劳动力1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0%。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转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始终把劳务输转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各方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区劳务输出数量持续增长,劳务输出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劳务输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大。2004年全区劳务输转**万人次(向省外输转6.1万人次,跨地区输转2.4万人次,区内输转1.8万人次,临时性季节工0.2万人次),创收入17850万元,人均收入1700元。2005年全区劳务输出人数要达到11.8万人(次),户均达到输出一个劳动力,劳务输出收入要达到21240万元,人均1800元。今年1月至4月份,全区共输转剩余劳动力4万人(次),同比增加13%,创劳务收入4000万元,有效地促进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目前,我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到二、三产业就业,到他乡异地创业,劳务输出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大抓了劳务输转,使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我区自然条件严酷,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收入极不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主要益于劳务收入的增长。2004年,全区创劳务收入17850万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71%,一些劳务输出的重点乡镇已超过一半以上。如**乡2004年输出1870人,从邮局汇款统计达250万元,2005年计划输出3500人次,到5月底已输出1676人,经从邮局查询已汇款达到388万元,年底可望汇款收入500万元。同时,乡上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上新疆,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攀亲结缘”,考察新增劳务输出基地,签订大宗用工合同,架起了农民务工增收的“金桥”。**镇**村全村共有劳动力380个,在致富能手、务工骨干带动下截止5月份已输转近200人,输转率达50%以上,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部分农户通过劳务输转,盖起了楼房,接通了电话,购买了车辆,添置了电视音箱,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形成了“输转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二)加强了组织领导,使劳务输转工作有序进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转工作,立足人多地少和农村劳动力富余的基本区情,坚持“内抓扶贫开发,外抓劳务移民”的工作思路,把劳务输转当作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落实,当作一个大产业来培育。一是加强领导体系建设。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全区劳务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区劳务移民局,长抓劳务移民工作,各乡镇相应建立了劳务工作站,充实了工作人员,区、乡、村三级劳务工作组织体系基本建立,为劳务输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强农民工培训。去年全区共培训建筑、家电、维修、汽车驾驶修理、餐饮服务、保安等行业的务工人员2千多人,增加了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三是加强有组织输转工作。劳务部门和一些乡镇主动外出联系劳务用工,在北京、山东、上海、江苏等地开辟新的劳务基地,有组织输转劳务2万人次。四是加强农民工维权工作。去年,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六次以清欠农民工工资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检查,为农民工清付拖欠工资159万元,维护了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关于对劳务输转情况的调查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