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片段:计算父母的爱有几斤
师:多美的家庭树呀,一片片树叶都浸透着父母对我们的爱。我想把它叫作“亲情树”,喜欢这个名字吗?
师(课件演示)瞧,“亲情树”上结出了许多“亲情果”,想不想采摘一个尝一尝?
学生们一个个踊跃上台,点击“亲情果”。每点击一个“亲情果”,“亲情果”就落地,并弹跳出一个问题。
生甲读题: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为你做的饭菜有多少斤?
生甲:算不出来。
师:为什么?
生甲:从没计算过。因为我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我想吃什么、爱吃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想办法给我做。
师:谁能计算出来吗?
生乙:不能,我们长这么大,得吃多少东西才行呀!
师:对呀,把刚出生时的小不点,抚养成今天的你们,爸爸妈妈想尽办法让你们吃得饱,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得费多少心思啊。 生丙读题: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妈每天接送你上学,走了多少路?
生丙:从我家到学校要走半小时,每天早上是爸爸接送你上学,走了多少路?
生丙:从我家到学校要走半小时,每天早上是爸爸送我,下午是妈妈接我,有时我忘了带书本,爷爷还会给我送来。所以我一时计算不出来,但我想,加起来一定很长很长。 师:我发现,这些问题大家都没回答出来,为什么呢?
生甲: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生乙:父母的爱没法计算。
生丙:因为平时我们从末想过这些问题。……
师:是啊,不仅爸妈关心着你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关心着你们,你们多幸福啊!这条长长的路上,每个脚印里,都饱含着浓浓的爱…… 曾经有人问,父母的爱到底有多少?(演示课件,出现字幕:爱有多少斤?)你们说呢?
生甲:很重很重。
生乙:很沉很沉。
生丙:不能用数字来计算。
思考:“以我为主,漠视他人”是现在少年的普遍心理缺陷。引导他们关注身边最寻常的事、最普遍的人,并让他们从中体悟出心灵的感动,也许是填补那份缺陷的好办法。课件与问题的独具匠心设计,这些看似容易却无法回答的问题的出现,巧妙地带着学生们进入生活的回忆,用“无意识”导引“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情绪,加深了对父母之爱的体验。举一反三,这样的事件在日常生活中比出皆是。以课堂为基点辐射生话,这才是品德课的终极目标。
1、化静为动,巧妙穿插操作性活动 由于受到教室这个特定环境的制约,教师所能选择的课堂活动形式十分有限。于是,一些品德课又陷入了“说说”、“议议”、“评一评”、“演演”的新俗套。为帮助学生感受到成长道理上家人浓浓的关爱,设计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为你做的饭菜有多少斤?”“这么多年来,爸妈每天叮嘱你说了多少遍?”“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妈等你放学时间有多长?”“爱有几斤”?让学生动动笔先做一个书面调查和统计,就可以让“静态”的课堂动起来,做到静中有动,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去“做”,尽可能让学生开展最具动感的、全身的活动。
2、以虚促实,为抽象概念赋予具体内容 作为人文性学科,品德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涉及德性、品行、情感、个性、文化等精神性的东西,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一定距离。对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具体话动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本文“父母的爱无法计算。”“因为我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我想吃什么、爱吃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想办法给我做。”“爱很重很重。很沉很沉。” 这些看似容易却无法回答的问题,却最能反映父母的爱的“厚实”,使学生对父母的爱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教学小学德育论文范文(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