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总理身上想到的体会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10-06-18 本文由空山清雨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前几日在网上有两条关于温总理的新闻,一个是总理致信《温家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里一处地质知识的错误并对广大读者致歉;另外一个是总理为送别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亲自撑伞。

  当这两条新闻被报道后,社会上的公众反应十分强烈,大家纷纷表示对总理的钦佩,表达出各种赞美之词。通过这两件小事,让大家感到了做为一个大国总理所具有的平易近人的风范,这种行为让我们钦佩不已。

  可是我突想到,为什么这样的小事发生在总理身上,会让我们感动不已?我们因总理而生发出的种种感动,大都缘起于一些细小之事,十年穿一件棉衣、写信更正错误、亲手撑伞送客,这些事情,于常人身上,可谓再正常不过之事,亦是一个普通人应有之品格,何以到了总理那里,就能屡次“感动中国”?

  说到这一点,就必须提及一个问题—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在公众面前呈现了一副什么样的面孔?相信很多人都能勾勒出一副官员面孔,其中有为民请命的面孔、有敢于担当的面孔、有克己奉公的面孔,亦有贪赃枉法、高高在上、好大喜功的面孔。但是无论官员在公众心底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记,有一点却无可辩驳,即:尽管这几年来个性官员愈来愈多,但更多存在的,依然还是说话中规中矩、少在公众面前敞开心扉的官员。

  当官员以不出错、不逾规为至上法则的时候,就必然导致一个后果——— 官员不会或者不善于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舒展情怀。而这种不会与不善于,又进而导致官员在公众面前刻板、缺乏情怀印记的加深。对于公众来说,他们大多都无从了解官员的生活,亦不了解官员到底在做什么、如何在做,所形成的印象,基本上都源自于具有浓郁宣传稿意味的新闻报道中。而温总理则不同,在他的身上,公众可以看见他的潸然泪下,可以看见他为苍生而怒的面孔,可以看见他穿了十年的旧棉衣——— 对大多数公众来说,总理在现实中是距离他们很遥远的,但这些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一个个细节,却让公众似乎看到总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从总理的身上,公众找不到惯常印象中的刻板官员的印记,找不到将不出错奉为天条的烙印——— 通过这一个细节,公众能清晰地感觉到,总理和我们惯常接触的很多官员,着实不一样。

  说不一样,是因为,在公众的心目中,温家宝总理是一个清晰的形象,而大多数距离我们很近的官员,却让我们怎么也看不清他到底有着一副什么样的面孔。能够看清楚的,公众自然会去亲近他,自然会因他的一些深具人文情怀及朴素道德的行为而感动不已;而那些看不清楚面孔的,公众自是不知他在以何样的心思对待公众,了解尚且谈不上,更遑论亲近与感动了!

  公众之所以不断地因温家宝总理而感动、钦佩不已,说到底,一方面是因为总理身上所显现的巨大的道德力量与人文情怀,让每一个个体无法不感动;另一方面,更是因为更多的官员,无法为我们呈现出一副清晰而又亲近的面孔。公众无法从身边的官员身上获得感动与认同,便只能将所有的对官员的美好期许,寄托于总理身上。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心得体会从温总理身上想到的体会在线全文阅读。

从温总理身上想到的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gongzuo/7177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