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和健全辖区内卫生监督垂直领导、覆盖全区各镇(街道)、社区的公共卫生监督员队伍管理体制,实现人员精干、反应迅速、执法能力的运行机制,加强监督员队伍培训,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
到20*年,各镇(街道)组织一支以志愿者为主、由卫生部门负责培训的社区卫生监管员队伍。
3、医疗救治网络
(1)传染病的救治网络
*市公共卫生中心、*医院和中心医院为辖区内传染病救治网络中心。依靠*市公共卫生中心收治区内传染病住院病人;*医院、中心医院设置相对独立、与普通门(急)诊相隔离的传染科门诊(包括发热门诊、肝炎门诊和肠道门诊),设有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配备必须的医疗设备(三大常规检验设备及移动式X光机);*医院、中心医院传染科门诊应设置隔离留观室各6~7间,10~15张病床,作为传染病长效常态管理的备用床位,上述建设于20*年第二季度完成。
20*年底完成其它综合性医院传染病专用门诊建设,要求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分布清晰,无相互交叉,并配置相关设备,传染病专用门诊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肝炎门诊。20*年底完成传染病门诊医务人员专门培训,20*年底医院污水全面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2)化学和职业中毒网络
*医院为救治中心及基地,中心医院漕泾分院为一线急救基地,其他各综合性医疗机构为急救点和转送点。*医院为*石化化学医疗急救的主要医疗机构(负责化学突发事件的抢救),并作为*化学工业区化学救治的后方医疗机构(负责该区域化学伤害的后期治疗、康复)。中心医院漕泾分院作为*化学工业区化学医疗急救的一线医疗机构(负责化学突发事件的紧急抢救),配备相应的急救设施设备。加强职业病和意外伤害救治等相关医护人才的培养。
(3)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其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网络
*医院和中心医院为救治中心,接受区内其他医疗机构无力处理的病人。区内其他医疗机构作为一线的医疗救治点,承担力所能及的病人救治和重危病人的应急处理。*医院和中心医院进一步加强急诊科的建设,添置必须的抢救设备。
(4)医疗救护网络
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医疗救护分中心和四个医疗救护点;通过建设电脑化的信息指挥中心,将分中心和救护点有机拼成一个整体,使出车时间、回车率达到*市的规定标准;更新救护车辆,加强人员培训,使目前的低水平的转运型医疗救护逐步提升到院前急救型的医疗救护。
(二)两大工程
1、卫生信息工程
20*年底完成覆盖全区卫生系统的公共卫生网络信息平台,向下延伸到社区、镇、村,向上与市卫生局信息中心衔接,并保留与外部机构通信及数据交换接口,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支持系统的有关功能。
20*年底初步建成卫生资源、医疗业务、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四大数据库,基本建立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监测预警系统、疫情报告系统、应急处置系统四大应用系统。
2、人才建设工程
建立一支20—30人左右规模的,由区CDC、区卫生监督所以及本区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各有关学科业务骨干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这些人员平时在各自岗位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定期进行应急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能够按统一指挥,迅速组织开赴现场,及时开展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培养和引进2—3名预防医学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大力增加志愿者数量,壮大公共卫生人员规模。到20*年,区级公共卫生人员达到每万人口4.73人,其中卫生监督人员达到每万人口1.6人;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人员达到每万人口4人。
加大全科医师培养的力度,在原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基础上,加紧专科医师向全科医师职称转换的培训,到20*年全科医师数量达到一级医院医师总数的四分之一。同时加强科目培训,20*年度完成区内80—100名医务人员ICU、传染病救治的专项培训。20*年度完成区内50%医务人员传染病救治的专项培训。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年度工作计划环保局公共卫生行动工作计划(3)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