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调出市外的商品菜达78.0万吨,比上年增长6.3%,占全社会蔬菜上市量的15.2%。全市产量较高的部分菜品,如萝卜、胡萝卜、丝瓜、番茄、辣椒等凭借其品质优良,价格低廉等优势,也为部分市外市场及食品加工企业所看好。
三是受国际国内市场、成本上升和供求矛盾等作用,蔬菜的销售价格持续上扬。据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显示,今年四季度蔬菜累计价格指数为109.9,本季价格指数达119.1。莴笋、胡萝卜和西红柿等主要蔬菜品种的每公斤价格分别为1.7元、2.1元和2.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3.5%、14.9%和30.0%。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蔬菜消费从有得吃向吃得好、吃得精方面转化,蔬菜消费多元化需求扩大。在品质方面,更加追求无公害、绿色环保蔬菜;在结构上,追求品种的多样化,这种蔬菜消费的安全性要求、多元化要求,从消费末端推向生产前沿。统计显示,在全年生产的菜品中,传统品种萝卜、大白菜、莴笋的产量分别占蔬菜总产量的9.2%、7.0%和7.2%,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名特优新品种仍不多。这就带来了消费者对蔬菜品质、品种的无限需求和高品质、多品种蔬菜生产的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同时,城镇化带来了城镇蔬菜消费人口的大幅增加,也促进了对蔬菜数量需求的快速增长。而目前重庆本地生产的蔬菜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外地蔬菜纷纷入渝抢占市场,我市贸易对外依存度逐渐走高。据调查从市外调进商品菜约占我市蔬菜上市量的二成至三成以上,超过我市调出的蔬菜上市量。供求矛盾成为目前蔬菜价格持续上扬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我市蔬菜生产,满足蔬菜消费质量、数量的需要应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农口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一是要坚持“政府规划,市场导向,多元投入,政策激励”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加快推进蔬菜基地建设,要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坚定不移地走蔬菜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道路,提高我市蔬菜总体生产水平。二是增强精品意识,推广优良品种,提升质量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强烈的质量安全意识,在蔬菜生产中应用无公害农业生产资料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高质量的蔬菜产品。要积极推进品种更新工程,推广应用高新技术,调整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三是坚持走产业化道路,提高蔬菜产品的价值。培育、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行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延伸蔬菜生产产业链,扩大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四是培育品牌意识,突出品牌建设,加强对外宣传,促进产品销售。切实加大商标注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等相关工作,组织资金,打通蔬菜外运的“绿色通道”,实施品牌整合工程。培植壮大已有品牌,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信息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和信息交流,畅通销售渠道。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城市蔬菜产销调研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