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道路交通工具不断改善,机动车和驾驶人的数量大幅度增长。然而,交通违法行为也越来越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特别是部分山区县乡的交通秩序混乱,摩托车无牌无证、无证驾驶摩托车、微型小货车违法载人等现象十分突出,成为马路上的第一杀手,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交通参与者的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部分交通参与者文化素质不高,交通安全常识少,观念陈旧,认为违章不是违法,是小事小错,谈不上违法犯罪。正是由于主观上的误区,即使交通事故频发,仍不引以为戒,无牌无证驾驶、假牌假证、非法改装改型、报废车非法上路行驶,微型小货车、摩托车非法载人、争道抢行、超速、超载、酒后驾车、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不讲法规野蛮驾驶而造成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甚至交通肇事逃逸案时有发生。
(二)部分机动车及驾驶人存在安全隐患。一是摩托车无牌无证和驾驶人无证驾车现象较多,摩托车、微型小货车非法载客和非法营运现象较突出;二是山区经济欠发达,镇、村道路交通运输工具相对滞后,客、货运运力明显不足,摩托车、微型小货车成为边远山区农民的出行、运输、经商的主要交通工具;三是摩托车、微型小货车的机械性能偏差,日常维护保养滞后,制动性能差,夜间灯光不全等,开带“病”车上路问题十分突出;四是大部分车主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是否取得合法手续(摩托车是否入户登记、驾驶人是否有驾驶证)、不顾交通安全,导致各种违法行为频发,给正常的交通秩序和出行安全带来潜在危害。
(三)警力、经费严重不足,管理实难到位。一是山区地域广阔,公路道路众多、点多、线长、面广,交警部门以有限的警力无法对各种交通违法进行大范围的整治,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条件下进行专项整治,无法有效地完全制止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二是思想认识不足,各级政府未能充分利用政府的基层力度,更未能形成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格局;三是交警部门装备不足,经费紧缺,各级政府保障不了道路交通管理职能部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原因;四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力度不够,不到位,没有形成系统、科学、规范化宣传方法和措施。造成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遵章守法的自觉性较差,拒绝交通民警的指挥、检查现象较突出,甚至导致冲卡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进一步地完善各级政府交通安全工作机制,因山区地域广阔,机动车和驾驶人员的管理难度大,仅靠公安交警部门单兵作战是难以凑效的,应充分发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把道路交通安全纳入各级政府日常工作议事日程,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到镇、村委,全面形成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
(二)强化创新意识,大张旗鼓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努力在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运行机制上求突破、求实效。积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健全完善政府领导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共同参与,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教育长效体制。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新闻媒体和信息技术,扩大宣传覆盖面,切实加强对公路沿线、镇、墟、农村居民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抓住中小学生和机动车驾驶人这两个重点群体深化交通安全宣传不放松,切实做到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从而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加大路面行车秩序整治,严厉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尽管目前交警部门的警力不足,经费紧缺等原因,仍要结合实际,合理调配有限的警力,加大巡逻监控和路查路检的力度,重点将警力放在交通秩序乱点、堵点、事故多发点等薄弱环节,采取机动灵活,行之有效的勤务工作措施,以集中整治为主,分组整治为辅,以山城整治为中心,逐步向镇村辐射,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哪里交通秩序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依法从重处罚,该拘留的拘留,该罚款的罚款,决不手软,坚决扭转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局面,发挥震慑作用,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浅谈山区县乡对摩托车、微型小货车管理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范文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