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抓好农机新技术,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
我省今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县为1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县为贵德、民和、同德3县,省级项目县为德令哈市、湟中、互助等7县(市)。中央下达保护性耕作技术资金60万元,省级资金50万元,地方配套及农牧民自筹资金173.99万元。10个项目县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16.38万亩,新增保护性耕作机具271台。为了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今年全省加大了宣传和培训工作。在互助县举办了全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场观摩会。各实施县也针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机手和农民,分别编写了技术培训教材和宣传资料,采取了分层次培训的方式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了项目实施人员的素质。各地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召开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今年举办各类保护性耕作培训班103期,培训技术人员308名,农牧民6057人次,机具演示会30次,发放宣传资料57250万份,媒体宣传85次。按照部司的要求,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辑挂图,经过审核后,2009年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印发了《青海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挂图》10000余张,发放到农户家中。直观的图片,简要的文字说明让他们一看基本能懂,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现在保护性耕作这项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领导和农民接受。如门源县在省上未投入资金的情况下,2008年和2009年县上组织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分别为300亩和1500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调研,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年省农牧厅牵头组团与省政府办公厅、省公安厅、省编办有关人员到云南省就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进行了考察调研。之后,省农牧厅与省公安厅联合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提请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请示》,10月22日,省政府办公厅批准并向全省转发了这个文件,这为下一步抓好全省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另外,今年我们还与省扶贫开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中购置拖拉机进行牌证管理的通知》、与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了《青海省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方案》、下发了《农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等农机安全监理方案的文件。这些文件的贯彻执行,有利地促进了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创新经营组织模式,着力解决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空壳”问题
今年我们重点扶持了5个区域性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门源县、化隆县、民和县、互助县、湟源县各1个),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购置配套的农机具,提高农机具使用率,不断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仅这5个农机服务组织在今年享受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150多万元,购置各类农机具78台(套),多数农机服务组织今年购置了大型捆草机、免耕播种机、油菜收获机等,丰富了服务内容。如化隆县生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今年完成了保护性耕作面积2341亩,机械作业面积达7860亩,作业收入154万元,净收入40万元,去年净收入仅为7万元。该服务组织还在二塘乡、巴燕镇、谢家滩乡流转土地4800亩,成为海东地区土地流转大户;门源县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对本乡及周边地区近3万亩耕地提供耕、耙、种、磨药剂灭草及收割一条龙作业服务,作业收入63.1万元。
(五)认真抓好机械化田间生产工作
今年,省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全省各级农机管理、推广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重心下沉,努力做好农机化生产、农机新技术推广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作用是今年农机化生产的一大亮点,全省2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机具全,技术精,组织有力等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跨区服务,不仅作业质量好,而且效率高,在农机化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年终工作总结2024年农机化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3)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