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市场和价格的监测
商务、物价、农业、水产畜牧等部门及地方政府加强了对猪肉等副食品的生产、需求和价格的监测,及时发布信息,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市场形势,克服惜售心理。启动了市场价格和供求情况的日报制度,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等。
(三)加强对猪肉市场监管工作
要求各地方加强对猪肉市场监管工作,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严把生猪产品市场准入关,严厉打击借机哄抬价格、囤积居奇、造谣惑众、牟取暴利等价格违法行为;强化对市场开办方、经营者的相关责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管的请示汇报工作,保证信息畅通;拟制定《广西肉品市场管理规范(试行)》,在广西部分市、县试点推行,逐步实现肉品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四)加大对私宰肉的打击力度,保护消费者健康
针对目前猪肉供应紧张,私宰肉有所抬头,给群众健康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的现象,南宁等地区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坚决采取有效措施,保持打击的力度和持续性,并对较为猖獗的私宰点列为重点打击对象,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五)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
今年南宁市区肉蛋类等副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对市区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较大。从7月起,南宁市区城镇低保户每人每月增发10元肉蛋类食品临时价格补贴,发放时间从7月1日起至12月。其他地区也将陆续实施有关补贴措施。
(六)其他相关措施
自治区还采取了严格控制玉米加工项目盲目发展、加强舆论引导、研究建立自治区和市两级冻猪肉(生猪)储备制度等项措施。
四、有关对策建议
此次猪肉价格上涨过快过高是全国性的,影响了大部分居民的生活,还引起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关注,影响不可谓不大。因此,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今后如何保持猪肉价格的合理波动,共同维护猪肉市场的稳定发展,保护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是我们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有关对策建议如下:
(一)加强市场监测的预警预报机制建设,加强宏观政策指导
建议建立生猪产、供、销预警预报体系,加强对价格的趋势性、关联性和对策性的分析,通过对产、供、销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对比通过科学测算掌握的本地区大致所需猪肉销量情况,区分出现的不同情况,提早为政府和生产者做出预警预报。政府据此做出科学决策,加强宏观政策引导,指导生产和流通,做到产、供、销有序发展。
(二)利用商业保险化解猪疫病风险,保障农民利益
建议政府出台有关鼓励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关保险机构深入到农村为生猪养殖户办理商业保险,引导和鼓励所有农民养殖户参加商业保险。国家可以采取保险补贴的形式进行扶持,形成一种高覆盖、低保费、全保障的农民养殖户保险网络,保障农民利益。这个保险一旦实施,一方面既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可以确保避免病死猪流入社会而引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生猪生产,还能方便畜牧兽医部门及时处理病死猪。
(三)提高政府对养殖户的补贴力度
为促进生猪生产,目前国家已出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补贴政策,对散养户所用疫苗实行补贴;其中,中央财政补贴80%,地方财政补贴20%。此外,财政部还出台政策,对能繁母猪每头补贴50元,其中中央财政负担30元,地方财政补助20元。对参加商业保险的能繁母猪的保费也进行补贴,其中中央补贴50%,地方财政补贴30%,饲养者自己负担20%。
建议国家今后能坚持这种使农民受益的补贴政策,补贴幅度可随形势好转适当降低,但不宜取消,并扩大补贴范围,将规模养殖户口也纳入补贴范围。此外,当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农民养猪亏本的情况出现时,国家给予适当的补贴,避免出现生猪断档的现象,以稳定市场,也使农民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益处。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调研报告猪肉价格上涨原因及今后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