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定点屠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年度目标完成好.全年社会屠宰量为
万头,同比增长 %;进占屠宰量 万头,比比增长 %;县城进点率达100%,乡镇95%,提高了10个百分点,机械化屠宰量为 万头,机械化屠宰率为 %.二是结合全省实施的定点屠宰厂(场)分级达标验收工作,对定点屠宰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对达不到要求,布局不合理的屠宰厂(场)进行了取缔.全年定点屠宰厂(场)由年初的285个减至为230个,屠宰厂(场)的硬件建设,技术力量,卫生条件都有较大提高.三是洪雅,彭山两县已建立牛羊定点屠宰厂(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加强市场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今年,加强了内品市场的监督,对学校,宾馆,集体伙食单位进行了专项整治.市局牵头组织五县一区酒管局联合执法检查,分别对6个区县食品综合批发市场,酒类专销点,大中型商场,超市及宾馆,饭店进行了酒类专项大检查,春节前夕,"3·15"期间对全市生猪屠宰加工厂(场),销售市场及酒类市场进行了全面专项治理.截止10月底,全市商贸流通行业开展生猪,酒类行政执法46次,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检查学校160所300校闪,宾馆200多次,集体伙食单位200多个次,生猪屠宰厂(场)485个次.没收私屠滥宰生猪15头,猪肉800公斤,注水猪肉产品200公斤,查获酒类违法案件15件,其中假冒国家名白酒100多瓶,各种劣质酒500多公斤.进一步加强对拍卖业,旧货流通,典当业的待业管理和市场监管,6月中旬,取缔了两家无证经营典当业务的私营业主.
会同宣传部,质监局,物价局等部门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和"清柜台",创建"购物放心店","放心街","放心市场","双物价""计量信得过"等净化市场,改善消费环境的各项活动.
六,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区域市场体系
建区以来市场建设速度加快,规模逐步扩大,一是区域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其特点为:批发与零售相衔接,大中小相配套,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农副产品,农资,建材,汽车,报废汽车回收,拍卖,租赁,旧货等市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正在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消费品市场基本健全.截止2002年底,我市共有消费品市场175个,其中综合市场147个,农副产品市场24个,工业消费品市场4个,批发市场2个.2002年市场成交额为 亿元,比2001年增长 %.这些星罗棋布的消费品市场,在方面群众,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方面起了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指导各区县搞好"办管"脱钩的交接工作.四是4月中旬对市中心城区眉州大道东段道路上自发形成的农副产品市场进行了整治,对中心城区现有市场提出了初步的调整指导方案.指导眉州商城开办成家俱商城,友缘装饰城开办成装饰材料商城迁后的诗书路沿线门市进行市场引导,建成集副食,日杂,百货为主的商业街;苏南市场指导开办成钢材市场.
2003年工作要点
一,培育城市商业经济
以市政府所在地和各区县城城市为核心,加快区域商贸核心建设,突出各自特色,调整商业业态,营造良好的环境,实现流通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市,区县主城核心区,社零总额年均增长14.1%,到2005年达到63.29亿元.
二,培植重点企业
通过在资金,项目政策上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培育10家市级重点商贸,流通,餐饮企业.到2005年,10家重点商贸企业总资产达到7.06亿元,销售收入达到 9.01亿元,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完成利税总额4550万元,使其成为全市商贸企业的龙头.
三,培育知名品牌
到2005年,培育8大食品知名品牌,使8大食品知名品牌企业资产达到8.62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2.07亿元,实现税利总额1.11亿元,把食品业培育成我市龙头行业.
四,培育50个重点乡镇
与我市50个工业重点乡镇发展配套,工贸结合,互相促进."十五"期间50个乡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递增12%以上,到2005年实现9.80亿元,比2001年增长60%;商业服务覆盖面积达95万人,占县以下总人口的30%以上.2003年培育发展20个示范性小城镇商业群,2004年,2005年,每年培育发展15个(见附表6).
五,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构建商贸流通新格局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年终工作总结市商贸流通工作年度总结(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