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税收方面为例,先不用说作为外企根据国家政策可以享有的各种税收优惠,在实际操作中,民营企业被抽测的几率就会是外企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很多民营管理者一听到税务二字就会打哆嗦。据小刘说,在一次税务大检查中由于当时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真假难辨的假税务发票,收到发票的企业都不得不面对补缴税款的局面。由于正在年底,资金紧缺,小刘不得不把房子抵押成现金才免了牢狱之灾。而面对同样的问题,外企的管理者会得到更多的应对时间。
分析
事实上,中国企业被淘汰是一个“正在进行时”而不是“将来时”,在某些行业甚至接近“完成时”。看看我们的手机市场,到目前为止被外国厂商卖芯片赚走了100多亿美金,而中国手机制造商做得最好的TCL每年才挣了6、7亿元人民币。第二代移动通信的基站市场份额高达4000多亿人民币,其中按民间的算法只有2.4%是由中国企业提供的,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是6%。这两个数字没有量级的差别,实际上4000多亿都被外国企业拿走了。
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经济学家提出了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概念,目前,国际上制造业资本大举迁往我国。然而,在我国已占据国内外市场优势的产品中,主要集中于非核心零部件生产和产品组装这两个环节。因此,中国只能算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
不容否认,中国企业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并不多,在整个制造业的产业链中,中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下游,企业自身成长的条件很脆弱。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指出,过去我国“拿市场换技术”的做法被证明是失败的,市场是被拿去了,但没换回技术。国内的企业只有掌握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控制产业链中的分工和利润分配,有更大的自主权决定产品推出和淘汰的时间表,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在某种技术更新换代时,国内企业便有机会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出现这种机会,政府应该下大决心调整产业政策,尽量保护本土产业。对于中国已经取得了制造规模优势并形成了配套产品布局的产业,比如电子产品领域,国内企业不能只停留在购买国外技术上,有能力的企业应选择若干关键的技术进行突破,进而建立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加入WTO初期提供的政策保护手段,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和国家采购几个方面给予有可能形成重大突破性的领域以适当的支持,帮助这些企业将制造优势转化成技术优势。(ZT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职场指南外企怎样在中国赚钱?(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