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是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办法
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实质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学有所用,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我院根据学院实行的学年学分制的特点和校企合作的实际,把教学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第一学年,以学生全日制在校学习理论基础课为主;第二个阶段为第二和第三学年,学生边实践,边学习,把全日制与半工半读制相结合,实践课与理论课一样,也计入学分。
在第二阶段的第二学年,根据校企合作的情况,教学主要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集中实训相结合的形式。为了更好地推行工学结合,我们准备在05级及以后的学生中,根据学生职业岗位的要求实行模块化课程教学,把课堂“搬进”校企共建的办学实体和与学校紧密合作的生产企业,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第二阶段的第三学年,以集中实训、职业资格考证、顶岗实习等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在校考取职业资格证后,通过招聘的形式,把学生安排到协议式校企合作单位中去进行为期21周以上的顶岗实习。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聘任实习单位优秀员工担任学生实习兼职指导教师,并指派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实施严格监控。学生在顶岗期间完全按企业的员工要求进行管理,并取得薪酬,据统计,04级本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月薪平均在600元左右。
通过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学习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实践中掌握了职业技能,而且与就业相结合,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也较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以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物色到自己满意的员工,实现校企双赢。
四、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证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科本位下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为此,我们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使课程更加精简,更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原来汽车运用类专业的课程主要沿袭中专时代的课程设置,它与大学本科的课程设置一脉相承,无法体现高职的特色。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原来的课程进行了改革。把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调整为以技能训练为主,实训课程的课时数与理论课程的课时数之比增加到1.1∶1。另外,通过整合课程达到精简课程门数之目的,把核心职业技能课缩减到3~5门。同时更加注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能力关系,达到课程体系更加优化。
2.以能力标准体系为核心进行课程大纲的编写,并与行业专家一起开发职业课程。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贯穿课程的主线不再是知识,而应该是职业技能。为此,我们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要求建立了课程能力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大纲的编写。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行业需求,我们联合行业专家共同组建了专业委员会,与这些行业专家一起开发职业课程,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与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相匹配,更能满足工学交替的学习要求。
3.站在专业前沿,积极参与教材建设。为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我们在编写《汽车营销技术》等核心课程教材时开始尝试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式来进行编写,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宗水.关于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9).
[2]刘丽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现职业改革和发展新突破——关于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形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2006(4).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管理学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