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入宪”的宪法涵义与反思(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参考文献:

  [1] 由于我国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原文的修改,并不采取单列的方式,所以该规定在宪法中的位置是宪法第33条第3款。

  [2] 当然,学者之所以有上述的反应也与我们传统上的宪法学的理论性不强,充斥了过多的政治化的、价值化的、空洞化的“大词”有关。

  [3] 孙国华主编《法理学》第107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许崇德主编《宪法》第13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韩大元主编《比较宪法学》第140—141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 秦前红、陈俊敏:《“人权”入宪的理性思考》,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3期。

  [7] 德国、日本宪法学上将这类条款也称为“方针条款”,是指宪法的规定,是给与国家公权力(尤其是立法者)一种日后行为的方针指示,这些方针指示的作用,政治及道德意义大过法律意义。也就是说该类条款并无直接的规范约束力。但是,这种观点在二战后逐步遭到抛弃,这不仅因为学界越来越承认基本权利对国家行政、司法、立法的直接效力,即使对于以前最难约束的立法权来讲,也通过违宪审查、追究立法者不作为责任的方式使基本权利对其产生直接约束力,因此,过多强调人权条款的方针意义,既过度贬抑其对违宪审查的积极意义,亦会产生欠缺法律安定性和明确性之憾。参见陈新民著《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下)第696—697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 W·Ivor·詹宁斯著,龚祥瑞、侯健译《法与宪法》第178页,三联书店1997年版。

  [9] 美国由于其宪法解释权由最高法院掌握,因此,何为第9修正案所说的“人民所保有的其他权利”,实际是通过法官根据时代的发展,在不同时期的判例中作出的。因此,其情况与我国多有不同。

  [10] 日本学者将之形象地称为“人权的通货膨胀”。

  [11] 参见萧淑芬:《我国与日本宪法“概括性人权”保障规范之初探》,载《经社法制论丛》第31期。

  [12] 所谓基本权核心概念,是指以近代宪法保障基本权利之宪政体制为前提之下,探讨基本权受宪法保障之哲学基础所发展出来的理论而言,简单地说,就是基本权为什么要受到保障。但是,基本权核心概念除了具有基本权保障根据的作用外,还含有基本权发展之原点的意义。就这层意义而言,宪法规定基本权核心概念,系赋予基本权内容成长之能力,使基本权内容有随着时代而扩张范围之可能性,而不仅限于宪法所明文规定之项目。参见萧淑芬:《论基本权核心概念之规范-一个比较法学的观察》,载《东海大学法学研究》第19期。

  [13] 参见张嘉尹:《论“价值秩序”作为宪法学的基本概念》,载《台大法学论丛》第30卷第5期。

  [14] 同上。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法学类“人权入宪”的宪法涵义与反思(4)在线全文阅读。

“人权入宪”的宪法涵义与反思(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shiyong/12156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