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策
4.1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具体内容是围绕着培养职业经理人这条主线,建立起由专业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业内高级行政管理人员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参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专业建设、教学管理、课程设置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4.2立足于学生能力培养,创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方法体系,实践应用对于提升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主线,将教材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学习与专题讲座相结合、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体系。促进人才培养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堂情景教学、仿真实验情景教学以及现场情景教学,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情景,体现“学思结合”的教学过程;创建校内外资源整合的开放式、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为知识的转化、理论的生化以及专业能力、素养的提高构建关阔的空间,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知行合一”。
4.3校企结合,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設。一是聘请知名企业的高管或者有关行政部门的领导来校授课。二是采用大学生导师制度,聘请企业管理经营担任职业导师。构建一支专兼师资比例适当,年富力强,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过硬的实践教学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师资队伍,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学术理论水平、实践运用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综合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4.4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渐进式、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提升能力、注重应用、做优做精、诚信可靠”作为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在培养的主体方面,鼓励多方参与,把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行合作融合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加快推进政产学研协同与合作创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逐步推进知识点--能力线--素质面的发展,进行知识点的切入,能力线的培养,素质面的构建,实现培养“能力优、应用强、做优做精、诚信可靠”的复合型人才。
4.5构建全面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激励机制。将教学、教育质量置于首位,对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管控。在学生入学到学位授予的整个阶段中的每个环节都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适当调整成绩评估与考试考核标准,不断完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对指导教师、任课教师进行严格的资格认定和岗位培训,健全教师管理规范制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来规划和制定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改善教学方式、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为了实现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提升工商企业管理的教学效果,工学结合模式是高职学院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需要不断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创新和完善,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构建素质过硬师资队伍,优化评价激励机制,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确保学生能够顺利从学校过渡到社会中,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
石彬彬(作者单位: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济学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