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SNCR喷口重新确定
原SNCR喷口位置在炉膛进旋风分离器水平烟道外侧,左右各3支,该处处于高灰浓区,且流速较快,氨水从此处喷入阻力大,不易混合均匀。现将SNCR喷口改至炉膛进旋风分离器水平烟道内侧,左右各3支,流速相对较慢,灰浓度也较小。氨水从该处喷入,穿透力强,混合均匀,有利于氨水与烟气更好混合,提高脱硝效率,减少氨水消耗量和减小氨逃逸,且磨损小,延长了氨枪的使用寿命。
4改造后锅炉的主要技术参数
最大连续蒸发量:130t/h;锅炉蒸汽压力:9.8MPa;额定蒸汽温度:540℃;给水温度:132℃;锅炉设计热效率:89%;锅炉保证热效率:90%;床温:880-920℃;NOx原始排放:<120mg/Nm3;设计煤种低位发热值:20640Kj/kg(4938Kcal/kg);稳定工况范围:40-100%。
5运行效果
1#、2#炉改造完成经消缺整改投入运行后,由于布风板、风帽整体更换,并进行了缩床,在保证良好流化状态下,一次风量明显降低,同等负荷下,一次风电流降低10A左右,随着一次风的降低,炉膛下部氧含量降低,还原气氛增加,抑制了NOx的产生,加之二次风喷口提高后的合理补充,保证了燃料充分燃烧。旋风分离器进口烟道的缩径,使烟气流速大大增加,设计由原来的23m/s提高至30m/s,分离效果明显提高,飞灰粒径变小,物料循环大大增加,分离的物料经返料器进入炉膛,并采用自平衡一对一返料装置,返料稳定,沸下温度有所降低,减少了NOx的生成,根据检测数据,1#、2#炉NOx原始排放指标大大降低,均在110mg/Nm3左右;同时,炉膛内物料浓度增加,炉膛内温度上移,沸下到炉膛出口的温度梯度降低,上下温差在30℃以内,炉膛出口温度相对提高,SNCR脱硝效率大大提高,配合氨枪喷口的优化布置,在喷氨后氮氧化物能够稳定控制在70mg/m3以下。另外,石灰石利用率也有所提高,炉内添加石灰石脱硫,在钙硫摩尔比2.5时,炉内脱硫效率大于90%。
改造后,节能效果明显,改造前后对比数据如下:
1#、2#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效果良好,满足环保局超低排放要求,并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同时增加了水冷屏和屏过受热面积,使锅炉在130t/h负荷(给水温度132℃)时运行沸下温度由改造前的大于980℃降低至880-920℃之间。
参考文献:
[1]梁建红,黄中.循环流化床锅炉降低NOx排放浓度试验与优化改造研究[D].锅炉技术,2013.
[2]胡建峰.CFB锅炉低氮燃烧与SNCR联合脱硝技术[R].全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2015.
作者简介:孔环(1982- ),男,汉,山东曲阜人,工程师,车间主管,学士,2007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现主要从事煤化工相关技术工作。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工学类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及效果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