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喀喇沁旗大坝梁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8-3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Au-1矿化体:由TC55探槽控制,矿化体位于构造蚀变带顶板,沿走向长约100m,厚度2m,金品位0.18×10-6。矿化体呈脉状,倾向330°,倾角65°~75°。含金硫化物赋存于硅化角砾岩中,顶板为硅化蚀变岩,底板围岩为构造角砾岩。矿化体与围岩蚀变的关系,以矿化体为中心向两侧表现为: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Au-2矿化体:由TC57探槽控制。沿走向长60m,厚1~2m,金品位0.15×10-6。矿化体呈脉状,倾向335°,倾角57°。矿化体赋存于为硅化角砾岩顶板接触带中,顶板围岩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矿化体围岩蚀变以矿化体为中心向两侧表现为: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Au-3矿化体:由TC52、TC53控制,沿走向长150m,厚度0.9~2.0m,金品位0.10~0.27×10-6。矿化体呈脉状,走向70~80°,主体倾向北西,倾角65°~80°。含金硫化物赋存于硅化闪长玢岩中,顶、底板围岩主要为二云长英千枚状片岩。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褐铁矿化为主。

Au-4矿化体:由TC52探槽控制,矿化体西端未封闭,沿走向长约80m,厚度2.0m,金品位0.23×10-6。矿化体呈脉状,倾向320°,倾角68°。矿化体赋存于硅化角砾岩上盘接触带中,顶板围岩主要为绢云斜长片岩。矿化体与围岩蚀变的关系,以矿化体为中心向两侧表现为: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Au-5矿化体:由探槽TC29及浅井QJ01控制,沿走向长130m,厚度1.0~1.2m,金品位0.31~0.81×10-6。矿化体呈脉状,走向50~70°,主体倾向北西,局部向南东,倾角64~80°。矿化体赋存于硅化角砾岩中,顶、底板围岩主要为二云长英片岩。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为主。

Au-6矿化体:由TC27探槽控制,沿走向长350m,厚1.4~2.7m,金品位0.19~41.77×10-6。矿化体呈脉状,走向70°,主体倾向北西,倾角55~85°。矿化体赋存于构造蚀变破碎带中,顶、底板围岩主要为二云石英片岩。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高龄土化为主。

Au-7矿化体:沿走向长200m,厚度1.2m,金品位1.98~2.30×10-6。矿化体呈脉状,倾向335°~345°,倾角50°~55°。矿化体赋存于破碎石英脉中,顶、底板围岩主要为千枚状二云石英片岩。矿化体与围岩蚀变的关系,以矿化体为中心向两侧表现为: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Au-8矿化体:(位于工作区西部枣树林南山),矿化体赋存于蚀变破碎带(蚀变破碎花岗片麻岩)中,破碎带沿走向长约450m,厚1.0~2.8m。矿化体呈脉状、透镜状,总体走向150°~170°,倾向NE,倾角40°~70°,金品位1.44~6.43×10-6,矿化体围岩为蚀变碎裂花岗片麻岩。岩石受断裂构造破坏强烈,次级裂隙发育。围岩蚀变以硅化、绿泥石花、高龄土化为主,黄铁矿呈中细粒状星散分布。2009年经ZK1/200钻孔验证,在相应层位见矿化显示。在孔深38.96~42.53m斜长玢岩和黑云二长片麻岩接触带见有厚3.57m,品位0.32~0.89×10-6的金矿化体。

Au-9矿化体:(位于工作区西部枣树林南山),矿化体沿走向200m,厚度0.2~0.3m呈脉状,走向120~150度,倾向NE,倾角35°~70°,金品位0.22~6.78×10-6。矿化体主要为蚀变碎裂花岗片麻岩,围岩蚀变以硅化、高龄土化为主。

2.2二道营子工区

EAu-1矿化体:位于二道营子工区西部的冲沟中,沿走向长100m,两端被第四系覆盖,厚度2.60~4.0m,金品位0.24×10-6。矿化体呈脉状,走向0°~10°,倾向SEE,倾角65°~80°。矿化体为金矿化花岗斑岩脉,主要蚀变为褐铁矿化。

EAu-2矿化体:位于测区中东部,钻孔ZK4北西约120m处。矿化体沿走向长260m,两端被第四系覆盖,厚度3~6m,金品位0.39×10-6。矿化体呈脉状,走向40°~60°,倾向南东,倾角50°~65°。矿化体为金矿化花岗斑岩脉,弱褐铁矿化。围岩蚀变以绢云母化为主。

2.3矿石特征

2.3.1矿石类型

矿石类型有三种:主要为含金蚀变岩型、贫硫化物石英脉型和星点浸染型。含金蚀变岩型矿石根据围岩的破碎程度及硫化物的分布状况可进一步细分为强烈蚀变岩型及弱破碎的浸染型。星点浸染型矿石多成生于酸性脉岩中。

2.3.2矿石矿物组成

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黄铁矿、褐铁矿,其次为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硫银铋矿等;脉石矿物占矿物总量的90%以上,以石英、绢云母、斜长石为主,白云母、绿泥石次之。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其次为银金矿。蚀变矿物为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高岭土等。

2.3.3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常见有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压碎、碎裂、碎斑结构,其次有包含结构等。

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浸染状、斑杂状、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及角砾状构造。

2.4矿物特征

矿物共生组合主要有两种,即自然金—黄铁矿—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长石组合和自然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长石组合。自然金在矿石矿物中分布极不均匀,与金属硫化物及石英脉紧密共生,呈包体金、晶间金产出。自然金的粒径从粗粒—微粒都有,以细粒为主,细粒约占33~60%;形态主要有浑圆状(占28%)、麦粒状(20%)、角粒状(33%)和长角粒状(18%)。自然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和石英中或之间,赋存于黄铜矿中的较少。

2.5围岩蚀变与矿化特征

金矿化体与围岩为过渡关系,金矿化与蚀变紧密相关。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各种蚀变彼此叠加或相互伴生。接近破碎带两侧的围岩蚀变程度相对较高;硅化、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出现较多的部位,金矿化也相对富集。围岩蚀变越强,金品位也越高。

3矿床成因

3.1成矿物质来源

通过本次地质勘查发现:明安山下岩组地层中金矿化体十分发育,牛家营子单元眼球状花岗质糜棱岩中的中酸性脉岩普遍具金矿化。综合研究本区金矿成矿特征,认为晚太古代变质深成岩及早元古代明安山群下岩组是该区金的“矿源层”。该区金矿体均位于燕山期花岗岩体内及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形成时间大致为1.2亿年左右,故认为燕山中、早期侵入的花岗岩是本区内生金矿床的成矿“母岩”;与燕山营子—瓦房断裂成锐角相交的构造破碎带和张裂隙为有利的容矿构造。

3.2成矿作用

从中晚三叠世开始,由于受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前中生代地壳发生严重破裂,在该区分割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地块,形成了以断块为主的构造格局,使早期存在的近东西向断裂构造被交切和改造。该区主要表现为以北东向拉张裂陷为主间有压性或压扭性构造作用发生。伴随前中生代地壳分裂发生的隆断构造作用,该区地壳的温压环境发生变化和局部地热梯度异常,在地壳下层或上层底部(原变质深成岩)在拉张环境和有H2O存在的条件下发生重熔形成深成花岗岩浆,拉张环境提供了宽容的岩体侵位空间,岩浆上侵至近地表形成浅成—超浅成花岗岩侵入体。长期继发性及多期次的构造活动使重熔的花岗岩浆“原矿源层”在岩浆活动、演化中分异程度逐渐增强,充够的热动力使大量的成矿元素在晚期残余岩浆和富含挥发份气水热液驱动下,通过各种微裂隙或小支脉从四面八方并从下向上朝低压带进行缓慢运移汇集,当大量含矿热液运移到近地表裂隙或断裂带时,由于温压条件和pH值的变化,含矿热液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在侵位过程中交代围岩形成金矿(化)体[2]。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工学类内蒙古喀喇沁旗大坝梁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2)在线全文阅读。

内蒙古喀喇沁旗大坝梁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shiyong/122436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