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教学改革指导思考论文(共3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最近这几年化工事故也都是时有发生,并且也能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一些巨大损失。所以化工专业也成为了当下非常重要的学科,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化工方面的论文,来供大家一起参考借鉴。


  第1篇:化工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思考


  陈晋阳(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最终论文的撰写外,对于化工专业实践性强的理工学科,专业规范、学科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学位论文实践过程中指导的重点。对于培养具有专业素质、能适应化工及相关专业工作、能够解决工作中问题及具有创新思维的毕业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化工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专业规范;学科思维;创新能力


  随着大学教育的发展与普及,学科专业目标侧重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与知识快速更新。化工本科专业毕业生除了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要有基于专业的素质与思维能力,能够在化工及其相关专业领域如炼油、冶金、能源、材料、轻工、医药、食品、环保等厂矿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产品营销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首先是对教学质量全面综合的检查,评定与了解整个大学期间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实践能力[1]。其次毕业论文也是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与研究的基本训练,是初步的学术研究活动[2]。毕业论文的学术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思维、创新精神与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常常是过于强调论文的学位属性,致使学生过多地关注最后阶段的论文写作[3],忽视毕业论文应当具有的学业属性,缺少论文完成过程中专业素养与实践训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通常难以快速地适应工作需要,社会上出现很多负面评价。特别是化工类实践性较强的理工学科,在论文的实验研究过程中,需要导师就基本的专业规范性、学科思维、创新与解决问题能力进行指导与培养。


  一、专业的规范性


  化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中,从原料、中间体到成品,大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性;化工工艺过程复杂多样,高温、高压、深冷等不安全因素很多。由于化工行业危险因素多、事故易发的特点,错误与不当的操作,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在毕业论文过程中,有些学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从事毒性很强试剂的操作时,疏于防护,也有些学生对化学药品过于恐惧,做实验时畏手畏脚。因此,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专业规范性的训练对于本学科尤其重要。


  就化工来说,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首先让学生养成对于所要接触的化学试剂,一定要先查询这些试剂性质的习惯,熟悉化工试剂使用中的危险性、防范措施、以及发生意外时的处置方法。其此详细了解与认真学习所用的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工作,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且不可图方便随意操作。


  化学实验过程中,原料的预处理、加料顺序及加料方式、反应过程的监控以及实验结束后废化学试剂的处理等实验的细节是指导的重点,一定使学生不能有丝毫的疏忽。例如对于反应中要求无水的原料,一定要严格进行除水的预处理,不然轻则导致实验失败,重则由于副反应等引发燃烧爆炸等危险性。实验完的废试剂,除了不可随便直接丢弃或倒入下水道外,在倒入废液桶时还要注意不能使酸性和碱性、氧化性和还原性废试剂混装,以免反应造成废液桶燃烧或爆炸。反应后剩余的活泼废料,如金属钠,需要用无水乙醇处理,以免发生燃烧爆炸;强毒性的汞也需要进行无害化的处理才能丢弃。


  对于化工反应,需要确定优化的原料配比。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握量的概念非常重要。此外,反应原料的加入顺序与加入方式也都特别重要。对于非常迅速的反应,如果一次性的加入原料,可能发生试剂喷出伤人甚至爆炸。涉及到剧烈反应,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原料分多次加入或是慢慢滴加的方式。2016年9月发生在东华大学的生化实验室爆炸事故,就是由于学生用浓硫酸与高锰酸钾氧化石墨粉,在制备氧化石墨烯的过程中,一次性加入氧化剂的量过多,造成急剧反应所致。


  总之,化工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相对来说由于是比较长时间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规范性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学科本质的思维能力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最终形成的学科,必定有其学科的一些本质特点。因此,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特点是重点。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的变化,其中的元素并未改变,从分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化学化工学科的基础。


  化学反应形成新物质,反应的进行宏观上可以通过热力学判断。在微观上从分子的角度思考,有利于形象化的理解。反应过程本质是原先分子的破坏,分子中的元素重新结合形成新分子。元素活性高,说明其原子或者有多的电子急需给予,或者缺少电子急于获得。含氟的高分子材料非常稳定,由于氟原子的强结合力,新反应要将其与原来结合的原子分开非常困难。苯环由于电子多,容易给出电子与需要电子的原子结合。设计新化学反应,如近年来热门的甲烷活化催化研究中,考虑与想象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相互作用,为催化剂的开发提供思路。


  对于反应后得到新物质,通常都是与其他物质混在一起的,需要分离。其中精馏与蒸馏是很重要的分离工艺过程,与气液相平衡密切相关,例如有些组分形成正偏差体系,说明气化时组分容易进入到气相中。混合体系是否形成正偏差可以从分子作用的角度进行定性的判断。例如乙醇与水体系,由于乙醇分子中含有疏水的乙基CH3CH2-,它与水分子在一起相对来说排斥作用比与相同分子大,混合体系必然趋向于有更大的距离,因此,容易变为气相,形成正偏差体系。总的来说,分子大小、形状及相互作用差别大的混合体系,分离相对容易。因此,从分子的组成与结构考虑,首先为分离工艺过程提供了定性的参考。


  液相的表面张力是重要物理特性,主要由于表层分子受到内侧分子的吸引引起。不同混合体系表面张力大小可以从分子角度进行定性判断。例如水中加入无机盐如NaCl,由于NaCl以钠离子与氯离子分散水分子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分子之间的作用强,因此,水中加入盐必然导致表面张力增加。选择添加剂来改变表面张力时,从分子角度来看给出定性依据。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工学类化工教学改革指导思考论文(共3篇)在线全文阅读。

化工教学改革指导思考论文(共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shiyong/122437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