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情境创设要有选择性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都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是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和解释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是多种多样且有较大有差异的,因而人们对客观的解释和建构也是多样化的。从建构主义的理论出发,多媒体课件应当围绕学习主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提供多变与多样化的情境创设,在不同的情境甚至是相反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去选择情境进入,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意义的建构。
我们知道,矛盾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让学生理解当前所学习的新知识,作为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的视野局限在某种即定的理解上,而应该将学习主题置于一个更宽广的背景下,在更大的空间里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为发现问题、探索知识和表达观点提供有力的工具,以此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应该说长期以来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方面,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过多标准化考试和标准答案往往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而在西方国家的一些知名大学里,很多教科书中思考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建构主义的情境创设实际上给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首先要有对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形成多种理解和认知能力,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与差异性,以情境创设的多样性去实现学生的选择性,以多变的交互性去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这种情境创设可以有不同的概念情境、问题情境、过程情境、规律情境,同样也可以有多种学习的起点和多条学习的路径能够让学生随机进入,灵活跳转,满足学生实现个别化学习与不同认知的需要。
4 情境创设要有吸引力
爱因斯坦认为成功的教育在于激发学生“对于对象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与研究的直接动力。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新的认知工具,它不应当是呆板的、单调的,仅仅以科学性和教育学为目的,而应该新颖、生动、有趣、富有美感和吸引力,去满足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世界的感知认识总是首先注意哪些最新的信息,因为它们具有刺激性和吸引性,同样,学生对多媒体的兴趣也在于它能否提供新的信息。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要善于创新,富有变化,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的信息的刺激,在学生想不到的地方出现新的情境,提出新的问题,对情境的内容,媒体的运用、组合的方式都应该富有新意,让学生感到进入一种情境就能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得到一种新的发现。多媒体课件对媒体的运用还应该富有变化,善于运用不同媒体的特点去表现不同的效果,因为变化的信息更能引起对学习对象的注意。
5 情境创设要有整体性
情境创设是和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一起成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它是系统中的一部分。无论是社会情境、动机情境、认知情境,还是概念情境、问题情境、过程情境、规律情境等,它们的设计不能与其它环节脱离,而应该是系统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构成其它教学环节的基础。因此,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要考虑到与其它三个环节的衔接,应该有利于其它要素的展开,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多媒体课件在结构上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它的非线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课件的设计时要有整体的意识,既要考虑到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的协调,不同界面和模块的统一,还要保证在非线性结构中总体的协调与完整。
本文探讨了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多媒体课件设计情境创设的几个问题。笔者认为情境创设应该是在新的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设计,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感受、想象、创造的能力。那么。作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也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多方面的创造力,包括对艺术的审美力,才有可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有关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情境创设本文中只是提出了几个主要问题。随着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创新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去进行更为多样化的创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9,3.
[责任编辑:汤静]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工学类隋境创设”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应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