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只有从严治党,才能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使改革不成为少数利益集团谋私的工具;只有深化改革,党才能使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根本。党始终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统一起来,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不懈努力,进一步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者的形象,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在经济建设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克服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部门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覆盖中国最为广泛的百姓群体,涵盖中国社会的各个发展领域。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既要有经济发展,还要有社会进步,只有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收入、医疗、社保、教育、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社会发展难点问题得到不断改善,全面小康社会才有建成的可能。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赖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全面解决。用创新的方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是深化改革,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党对待人民群众利益的基本立场,也是党处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关注点。
全面深化改革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是要进行全面的改革,而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剩下的多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难免会使少数群众的利益暂时受到影响;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改革措施被群众充分理解和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工作中的缺点和改革中某些具体措施的失误,也会使部分群众产生某种不满和失望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党能否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宣传到群众心里,树立起有信心、有能力的形象,使群众对党有耐心、有信心,使党的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是对党的群众工作的重大考验。
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评判者,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反映群众愿望,严格把关任何一项改革,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判断标准。在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时,首先要想一想群众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在出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举措时,要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要敢于直面群众最不满意的突出问题,让群众从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改革工作进展的重要尺度,努力使各项改革措施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群众检验。
四、全面依法治国是党形象建设的基本要求
“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阐述依法治国的重要讲话中,要求领导干部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审视,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手中的权力是政治责任,也是法治责任。“为政者须先奉法”,对人民群众是潜移默化的示范。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社会公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前提条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迫切而现实的要求,对培育公众法律信仰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党的形象建设,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
如今,由于少数领导干部不尊法,才导致诸如“暴力强拆”“钓鱼执法” 等屡禁不绝,才上演用“红头文件”否决司法判决等荒唐闹剧。很多事实已证明,领导干部不尊法,将破坏整个社会的规则意识,严重损害党的声誉,影响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国的信心,最终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要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抓紧对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实绩的考核制度进行设计,对考核结果运用做出规定。
总的来说,要优化党的形象,最根本的是要实现政党执政行为、执政能力和作风等要素的优化。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公众立场,通过对党的性质、宗旨、政策以及执政行为等进行主动的传播、解释和加强党与公众的沟通互动等多种手段来改变公众的评价。
塑造党的优良形象对解决现阶段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在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如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贪污腐败现象滋长蔓延。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着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现。因而,要通过“四个全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树立起党的良好形象,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使得人民群众满意、放心。
参考文献:
[1] 徐昕著.执政资源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版,第226页.
[2] 何云锋著.智者的公关[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2页.
[3] 王浩雷.关于党和国家形象对外表述的若干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英语论文“四个全面”与党的形象建设(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