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得《摄影与摄像》课程考试改革能够取得成效,我在课程刚刚开始讲授时,即向学生谈到了本课程考试改革的一些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对课程考试改革的认识。同时还进行了对课程改革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认识和要求。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赞成课程考试改革。
通过研究,我们将课程考试改革遵循的基本方法确定为:知识考试与能力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查与课程结束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实验(实践)操作考试、作品+答辩、点评和成果相结合。设置多种考核评价方式,把考试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不采用“一卷定乾坤”的评价方式,争取构建考试形式多样化、考试内容全面化、考核时间全程化的评价体系。[2] 我要求学生除继续做好传统的笔试考试外,鼓励采用口试、实验(实践)操作考试、成果展示、图片评析等考查形式。同时向学生宣布:本课程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即平时考核、实验(实践)考核和期终考核,比例分别为30%、35%和35%。具体构成及要求如下:(1)平时考核(30%):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水平方面。学习态度的考核,主要是考查每个学生的上课出席情况,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态度及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水平的考核,主要包括课堂提问、讨论课发言及平时测验的考核。(2)实验考核(35%):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作品的分值列入,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3)期终考核(35%):采取开卷笔试的形式,时间为110分钟。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其中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是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主;在论述题中,改变常规的让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安排让学生对一张图片(如《东方红》)从摄影者的角度用摄影的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素质。这种形式,让许多学生充分展示了对摄影艺术的独特的见解,提高了艺术创新思维。通过这些评分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切实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把考试的过程变成提高学生能力和水平的过程,做到由教学主导考试,考试为教学服务。
为了提高学生的影视作品的欣赏水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优秀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对影视作品拍摄中的技术技巧运用进行讲解,启发学生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借鉴和实战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训作业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重点进行讲评。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指导学生在做中学习。
《摄影与摄像》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课程学习中,学生对基本理论学习后,容易产生实践的强烈愿望。我便及时安排他们开展课程实验活动,要求学生们带着了解“照相机的使用”或“摄像机的使用”等任务去学,带着“题材摄影与摄像”任务去练等。同时因势利导,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扬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去进行实践。例如在进行《校园摄影》实践活动的命题时,我要求学生在拍摄过程中不要流于俗套、千人一面,而要大胆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拍摄实践过程中,不少学生用独特的眼光来审视所拍摄的对象,结果拍出了不少好的校园摄影照片,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强。此时,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作为考试的一部分,被记录下来。
学生往往非常看重自己的劳动成果,更钟情于自己的创新杰作。因此,我及时调整教学安排,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且要求他们走上讲台进行创作经验介绍和交流,同时安排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学生拍摄作品的质量和点评、答辩的水平也作为考试的一部分进行记录。针对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席指导,对学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想象力和独特的眼光给予了肯定,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引导学生讨论,整个课堂变成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场所。这样既激励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让他们从自己的创作成果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又对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类浅谈课程考试改革与课程教学质量提升(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