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把握教学中提问的度(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可能全部正确,而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机智,根据情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不能不顾课堂的实际情况,而一味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另外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也不能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而应多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5. 把握问题的密度与频度。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看问题是否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与思维的状态。教师应该把握提问的时机,先通过创设情景把握学生的思维流向,然后提出问题。在提问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组织语言,以使学生在情景的提示下,充分理解问题并做出准确回答。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对教师来说,通过提问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帮助教师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改变教学的内容、方式、进度等;评价教学,了解教学效果,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
对学生来说,提问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评价、纠正和加强当前的学习观点;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互动之中。如: 表达意见、讨论等,加强师生的交流,促进思考。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类有效把握教学中提问的度(2)在线全文阅读。
有效把握教学中提问的度(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