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艰难时世》的基督教视角解读(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主人公斯提芬并没有得到像路易莎这样的救赎。斯提芬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好织工”,婚姻不幸,与瑞茄相爱但是格守道德,庞得贝想收买他,工会想拉拢他,他都拒绝了。在他看来,“一团糟”的法律救不了他,工会只会带来害处,瑞茄也爱莫能助,他唯一的解脱就是死,才能找到“他的救主的安息所在”。读者通常给好人斯提芬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极大的同情,但这正是应验了圣经所说的,“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这种安排恰好反映了作者对待资本主义罪恶既同情又觉得无法改变、寄望其自行改良的逃避态度。 2.西丝与基督教三美德的统一
三位一体的耶稣基督,是基督教的神,枪代表的是基督教的三美德:信心、希望与仁爱。在《艰难时世》当中,狄更斯同样给西丝赋予了这三种美德。
西丝从来没有丧失过对生活的信心。即使是被父亲遗弃,她都相信父亲是爱她的,是为了她好才离开的。即使是葛擂硬也不得不承认,“她到死都会相信她父亲是真正喜欢她的”。没有了父亲的西丝,就像在旷野中的耶稣一样,在生活的试炼中坚持着信念,靠得就是对父亲始终不渝的信心,而信心,正是得救赎的唯一方法。西丝在发现父亲离弃她时的告白,令人马上想起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临终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27; 46),一样的“叫人伤心”。西丝是葛擂硬一家的希望所在。她就像“一种美丽的光辉照耀着对方心中黑暗的地方”,西丝身上有种葛擂硬太太临死都没有搞清楚的“一样东西”,西丝的存在令死气沉沉的石屋带来生气,让以往叫人难受的东西不再难受。西丝使葛擂硬家里的小女儿变得那么的温柔、对人是那么的深信不疑而富有怜悯。西丝也是路易莎得救的最后希望。路易莎抱着西丝时的恳求,“原谅我,可怜我,帮助我!现在我极其需要有人来帮助我,你要怜悯我,让我把我的头放在你友爱的心坎儿上吧!”而这一切的交托,正如人把重负和困苦交托给神一样,得到了西丝的无条件的允诺和拯救。西丝的身上还时刻散发着爱的感染力。妙爱困苦的人,为听到穷苦人的苦难而痛哭,帮助瑞茄寻找失踪的斯提芬;她把爱无条件地给了一直视她为敌人的路易莎,关心她,保护她;西丝的爱从来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那样的坚定,就连专讲事实、铁石心肠葛擂硬也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热情的、恳挚的青年女子”。
3.狄更斯世俗化的宗教思想
虽然本文从宗教的角度挖掘了狄更斯在《艰难时世》处处流露的基督教思想的影子,虽然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流露出来的感情是那样的真挚,他在抨击资本家的丑恶时是那样极尽挖苦讽刺的能事,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狄更斯描写成一个笃信宗教的人。乔治。奥威尔就曾经说过“他无疑是‘信’宗教的,但是作为人们虔诚信奉的那样的宗教似乎没有怎么揉进他的思想之中。他作为基督徒的时候总是在他类似本能地站在被压迫者一边反对压迫者的时候。”诚然,狄更斯在故事当中反对剥削工人,但是他对工会也是无情讽刺的,把工会领袖塑造成为一个激进的小资产阶级代言人、煽动家。他让最应该得到解放的斯提芬默默地接受了死亡的命运而不是选择抗争,正是对这种资本主义前进过程当中无法避免的牺牲一种无奈的接受。在小说里,狄更斯饶有兴趣地描述了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史里锐马戏团的生活,并为行为荒诞的马戏团成员配上一颗颗真挚热忱的心。他还在小说中明确表示反对强迫工人信教的做法,认为工人要求发泄的欲望必须得到充分的满足,认为他们这样做是“自然的规律”。他让最卑贱者身上体现出平等、仁慈和博爱的精神,让最美好的人性在艰难困苦时保留着坚韧的生命力。他鄙视蔑视人民疾苦的国会议员,认为“一个蔑视人民疾苦的国家,配不上神的名字”,他认为“看不到穷人”的人是“不信宗教”的人。在他眼里,神“不是一个无情的、冷酷的偶像,面前摆着手足束在一道的牺牲品,自己象个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大怪物”,有幻想、有温情的理智就是个“仁爱的神”,这种“仁爱的神”的精神,卡扎明称之为“积极的仁爱精神”,也是埃德加。约翰逊所说的“圣诞节精神”。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狄更斯所信奉的宗教更多是一种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的宗教是一种通俗的宗教,而这种宗教正是他认为是最后的可靠的宗教。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英语论文试析《艰难时世》的基督教视角解读(2)在线全文阅读。
试析《艰难时世》的基督教视角解读(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