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阶段的文化导入必须遵循实用、分阶段和适度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人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流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在高职院校,与学生的专业相关的文化会更吸引学生、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流实践,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2.阶段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掌握层次和水平来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一个单词、一个短语或是一个句子就可能蕴涵了丰富的文化,所以在初级阶段可能较多地涉及由词汇所传播的文化信息、句子和篇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学生的英语学习会由当初的被动艰难上升到积极主动地享受学习。
3.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主张“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对于主流文化中有广泛代表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另外,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杂,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的积累。
(二)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的方法
文化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总体上可分为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教学,其中,课堂内的文化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而课堂外的文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1课堂内的文化教学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的使用中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毫无疑问会在词汇层次上体现出来。所以在讲解词汇时,必须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而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2)加强对句子文化背景的讲解。如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 When you’ re down , you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英语学习者却对其含义不甚了解。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3)加强篇章文化背景的讲解。大学英语中所选文章体裁广泛,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课文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并对作品作出评价。
(4)创设对话的文化环境。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英语论文探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