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浦城市仙阳镇的生产实践,总结了马铃薯—毛豆—晚稻一年三熟栽培技术,指出该模式是一项经济效益较高的栽培模式,能解决种粮成本、高收入低等实际问题。
关键词马铃薯;毛豆;晚稻;套种;栽培技术
浦城市仙阳镇地处闽北,是农业大镇,大面积的稻田以种植单季稻为主,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提高稻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技干部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马铃薯—毛豆—晚稻一年三熟栽培方式,能有效解决种粮成本高、收入低的问题,充分利用土地和光温资源,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该模式经过仙阳镇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是一项经济效益较高的栽培模式。马铃薯产量18.75t/hm2,毛豆产量7 500kg/hm2,晚稻产量7 500kg/hm2,合计产值达38 250元/hm2,比单种水稻产值增加28 500元/hm2;纯收入达24 750元/hm2,比单种水稻纯收入增加16 500元/hm2。
1茬口安排与品种选择
马铃薯选择早中熟品种,如克新4号、中薯3号、大西洋等菜用型、油炸型品种,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播种,5月上中旬收获[1];毛豆选用早熟品种,如台湾2808、台湾75等,5月上旬至中旬播种,7月中旬至下旬收获[2]。晚稻选用V77、汕优晚三、矮脚糯等,下月中下旬播种[3]。
2栽培管理技术
2.1马铃薯栽培管理技术
2.1.1整地作畦。选地切忌重茬,选择土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块。晚稻收割后进行深翻25~30cm。种植前先耙碎整平,开深沟作高畦,地畦要求畦带沟宽1.2m、沟宽0.4m、沟深0.15m以上。开好环田沟和十字沟,畦沟配套,防止积水。
2.1.2科学施肥。马铃薯对三要素要求是N∶P∶K为5∶2∶11。施肥以基肥为主,占总施肥量75%,施农家肥30.0~37.5t/hm2、过磷酸钙225~300kg/hm2、硫酸钾225~300kg/hm2,结合犁地整畦时施下。第1次追肥在齐苗时用人粪尿3 750kg/hm2加尿素30~45kg/hm2浇施。第2次追肥在现蕾期结合培土进行,穴施N、P、K复合肥(15-15-15)225kg/hm2。后期叶面追施KH2PO4或其他叶面肥2~3次,延缓功能叶衰老。
2.1.3种薯准备。①选择种薯。选取符合品种特性、无病虫害的薯块。②切块、种薯消毒。采用小种薯或40~50g的切块种薯播种,每块保证1~2个芽眼。切块时注意刀具消毒。切好种薯用甲霜灵锰锌或疫毙浸种,芽块切好最好当天播种。
2.1.4播种。播种密度视品种而定,大西洋品种播5.25~6.00万株/hm2,株距24~26cm,单行种植,用种薯2 250~2 700kg/hm2,播种深度10cm左右。播种覆土后,用乙草胺1 500~1 950 mL/hm2对水450~600kg/hm2喷雾消灭杂草幼芽。
2.1.5田间管理。①中耕培土。第1次中耕培土在苗高5~10cm时进行,上土3~4cm。第2次培土在现蕾前进行,培土应既宽又厚,要达到8~10cm。②适时排灌。苗期保持田间持水量50%,现蕾期保持田间持水量80%左右,后期逐渐减少。③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以晚疫病、青枯病为主,虫害有地老虎、二十八星瓢虫等,可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750 g/hm2拌毒饵防治,或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防。
2.1.6收获。马铃薯地上部开始落黄时选择晴天进行收获,防止曝晒和机械损伤。
2.2毛豆主要栽培技术
2.2.1及时整地,重施基肥。马铃薯收获后抓紧时间整地,施生石灰1 500kg/hm2、农家肥15.0~22.5t/hm2、钙镁磷肥750kg/hm2、硫酸钾300kg/hm2、尿素225kg/hm2,撒在畦面及沟中,然后按畦变沟,沟变畦整成新畦。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理学类马铃薯—毛豆—晚稻高效栽培技术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