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杨庆凯[6]对108份大豆品种和品系用10个灰斑病菌生理小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筛选出抗8 个以上生理小种的高抗资源46 份,其中包括生产上曾使用和正在使用的品种21 份,国内外鉴定寄生6 份,产量鉴定品系19份。由此可见,生产上曾使用和正在使用的品种中抗性高的所占比例很高,能够有效控制灰斑病的发生。抗10个生理小种的材料13 份,占供试材料的12.03%。
马淑梅等[12]对500份灰斑病新广谱抗病资源进行了混合菌种鉴定,结果表明高抗材料46 份,占供试材料的9.2%,抗病材料47份,占9.4%,中抗材料10份,占21.0%;分生理小种测定有23份材料抗多个(4个以上)生理小种,为新广谱抗病资源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在鉴定的93 份抗病以上的材料中,国内新品系占43%,如农大53033、农大5110、农大7113、农大5122、黑交92-1526、黑交93-2279、绥41052、垦91-2138、宝交5558等;国外品种占47%,如特拉维斯、科索、邓恩、比松、维尔金、Bragg、Hampton、Davis、Corsoy、Steel等;其中,省内品种占10%,它们是合丰29、合丰30、合丰32、合丰34、绥农10号、绥农14等。
陈庆山[13]对50个来自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省合江农科所、红兴隆农科所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育种单位的生产主栽品种或待推广品系进行了灰斑病10个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抗8个生理小种以上的品种或品系17份,其中1572、1574、9674、91-135、巴24、农大13699、85-593 抗所有10个生理小种。
吴秀红[14]对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进行灰斑病10个生理小种水平上的抗性鉴定,其中有17份栽培面积排在全省前20名。表明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的抗病性有多重表现,有的品种只具有单一的专化抗性,有的则可以分别抵抗几个甚至全部生理小种,具有广谱抗性。专化抗1 个和4 个生理小种的品种比例最高,共有8 个,占主栽品种的40%,抗8个生理小种的主栽品种有5个,它们是绥农10、宝丰7、黑河22、合丰41和新品系东农163,这几个品种中,前3个是高产类型,后2个是高产、高油类型,是抗病育种工作中的宝贵资源。8个以上生理小种的品种共6个,占主栽品种的30%,这部分品种是研究灰斑病的重要材料。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理学类大豆灰斑病研究进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