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海茫茫》中安东尼特种族身份的探寻(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罗彻斯特无意中收到了一封来自于安东尼特表兄的信。信中透露了安东尼特母亲为何疯狂及安东尼特的复杂的身份。因此,罗彻斯特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怀疑。他觉得她越来越像艾米莉,他甚至感觉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他第一次叫她贝莎,勃朗特的《简爱》中的疯女人。尽管安东尼特一再反抗“贝莎不是我名字,你想把我变成另外一个人”,但是,作为一个生活在殖民地的克里奥尔人,安东尼特别无选择,只能默默忍受。在安东尼特寻找身份的过程中,罗彻斯特不仅没有给予她身份的认可,反而毁灭了她唯一的慰藉。她没有根,没有身份。而更大的打击来自于她一直所信任的克里斯多芬。当罗彻斯特不再爱她时,她乞求克里斯多芬施展巫术,以挽回他的心。但是,克里斯多芬告诉她,“巫术是属于黑人。白人使用巫术会带来麻烦!”。可见,尽管她们之间一直关系密切,但却抹不去她们之间的差别,“种族的不同将她们永远分开”。这就是生活在殖民地的白人的悲惨命运。 三、安东尼特寻找身份的失败
安东尼特身份的寻求最终以她的疯狂告终。正如郝威尔斯所说:“正是这种中间人的感觉,正是这种不属于任何文化的处境导致了她的疯狂”。罗彻斯特将疯狂的安东尼特带到了英格兰。在这个陌生的国度,她的迷失,她的无助和无奈可以从她每天都看着镜中的自己这一行为中看出来。照镜子这一行为强烈地暗示了她对于身份的向往。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孩子最先是通过镜子形成了自我的概念。而对于安东尼特,这面“坚硬的、冰冷的”镜子阻止了她与自我的结合,同时也暗示了她身份的迷失。在后来的梦境中,她再一次看到了镜子,只是这次出现的不是自己,而是童年的伙伴堤亚,“堤亚嘲笑着自己,有个男人的声音在喊贝莎,贝莎”。这个梦境出现过三次,根据弗洛伊德理论,愿望得不到实现时就会无意识地以梦境的形式出现。从意识到自己身份迷失的那一天开始,安东尼特从未放弃对其种族身份的探求,可悲的是,尽管生活在两个种族之中,她却得不到一个确定的种族身份。正如厄恩斯特所说:“两种文化的遗弃使得她意识到自己不再属于任何种族、家庭、及民族”。
四、结语
小说的结尾与《简爱》有着互文性。安东尼特梦到了桑非尔德的大火并醒了过来,她举起蜡烛穿过黑暗的走廊,突然间明白“我为什么在这里,我必须做什么”。小说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尽的空间想象。许多的评论家认为李丝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写进了这部小说,因为她也曾是住在英国的克里奥尔人,这种中间人的感觉也曾经困惑着她。因此,安东尼特代表了李丝,也代表了许多面临着种族身份尴尬的人,暗示了殖民文化中寻根的艰辛。
参考文献:
[1]Maurel,Sylvie.Women Writers JEAN RHYS[M].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1998.
[2]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上海:小海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2001.
[3] Rhys,Jean.Wide Sargasso Sea[M].Ed. Angela Smith. London:Penguin Group,1997.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英语论文《苍海茫茫》中安东尼特种族身份的探寻(2)在线全文阅读。
《苍海茫茫》中安东尼特种族身份的探寻(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