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情态助动词“may”也有类似的情况,如:
(15)He may go.
在上例中“may”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表达“可能性”和“允许”这两种不同的意义。表达“可能性”时,我们可用隐喻方式来表达。
三、情态隐喻的功能
1.表达主观性和客观性
通过情态隐喻表达的情态意义分为两大类:主观情态意义和客观情态意义。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情态隐喻表达的是客观情态意义,但表达主观情态意义的情况也存在。主观情态意义指发话人明确地表明某一观点是他自己的意见,从而使评价的主观性得以突出。客观情态意义指发话人使自己的观点客观化,使受话人看起来客观自然(李杰,钟永平,2002)。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6)I think Tom is a good student.
(17)In my opinion, Tom is a good student.
(18)I am sure we should go there.
以上三例明确地表示出评价的来源,即说话人从主观上对命题进行臆测,表达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情态隐喻表达的是客观情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说话者隐藏了观点的来源,使其看起来客观自然,如下例所示。
(19)You are supposed to do your own homework.
(20)You are obliged to come back before this weekend.
(21)There is a probability that Tom will go to school.
(22)There is a certainty that Tom will go to school on Monday.
在(19)和(20)中使用了动词词组复合体“be supposed to”和“be obliged to”使受话人感到发话人所施加的压力来自于另外的渠道,与说话人无关,从而表现出客观性。在(21)和(22)中,名物化的“probability”和“certainty”消除了说话人明显的“介入性”,使可能性独立于发话人之外,使受话人感觉到发话人是依赖客观事实的可能性而不是发话人自己的主观想象作出的评判(李杰,钟永平,2002)。
2.表达礼貌意义
Leech (1983)在讨论礼貌原则时提出了语用层级的概念。Leech认为,在言语交流中,话语越间接,使受话人选择的余地就越大,话语也就越礼貌。在现实交际中,话语的礼貌程度受说话的场合、谈话双方的地位、亲疏关系、权势的影响。但在语境一定的情况下,情态隐喻的主客观性与话语的礼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关联性。因为情态隐喻多数表达客观意义,似乎使受话人感觉压力、责任等类似意义好像来自于发话人以外的地方,从而使受话人不会感到拘束或压力,即使是拒绝了,也不会感到为难。这样就给受话人留有充分的回旋余地―受话人有更多的空间对话语效度进行争论。例如在下两例中,第一句较第二句更为礼貌。
(23)You must come back home before 12.(主观性)
(24)You have to come back home before 12.(客观性)
第一句中发话人要求受话人必须在12点之前回家,情态助动词“must”表达的是发话人直接对受话人提出要求,使受话人的面子受到威胁,并且不给受话人留有商量的余地。而第二句中的“have to”表达的是客观情况要求受话人必须在12点以前回家,听起来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无关。这就使得受话人的面子得以保全,并有了充分的回旋余地,因此也就更礼貌。
四、结束语
情态隐喻是表达情态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态助动词所表达的意义有着细微的差别,研究这些差异对完善情态系统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它在实践中的应用。对情态隐喻功能的论述将情态的研究拓展到语篇,具体地探讨其在实践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情态隐喻的意义和功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具体的应用中才能不断地丰富对两者关系的认识。
参考文献: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英语论文浅谈情态隐喻的意义及其功能(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