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节律在驾驶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摘 要:分析了生物节律对驾驶人安全行车的影响,提出了生物节律在驾驶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生物节律;安全;驾驶人
1 引言
在人——车——路这个交通系统中,由于人的因素所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数占97%左右,其中约有93%是由驾驶人的原因造成的。因此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降低事故率,就必须做好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工作。在驾驶人安全管理方面,多数局限于抓思想政治工作、业务技术水平和安全教育等,却忽视了人体自身生理机能的变化规律。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企业的安全制度健全,安全教育天天抓,客观环境和条件都不错,驾驶人自我保护意识、业务技术能力、责任心也都比较强,按常理不会出事故,结果竟出了事故。分析事故原因,谁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这些事故往往是由人的生理心理因素造成的。
2 生物节律的一般规律
生物节律是自然界各种生物机体内,按照自己的特定的“时间表”,进行运动的规律。生物节律原理是1960年冷泉港国际生物节律座谈会以后创立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它反映生命活动周期与人类体力、情绪及智力状态间的明显关系的理论。人从出生那天起,其体力、情绪和智力就开始分别以23天、28天、33天的周期以“高潮期一一临界期一一低潮期一一临界期一一高潮期……”的顺序循环往复,各按正弦曲线(如下图1所示)变化,直至生命结束。每个周期中高潮期和低潮期各占一半,高潮期和低潮期之间转换的期间为临界期。人的状态受这3种生物节律的影响。在高潮期,人处于相应的良好状态;在低潮期,人则处于较差状态;三节律曲线与时间轴相交的那一天为“临界日”,或包括其前后各1天为“临界期”,人处于此间状态最差,其体力、情绪和智力处在变化过渡之中,是最不稳定的时期。三节律曲线各时期人各方面状态的特点如表1所示。
根据计算,在一个人的70年生命范围内,智力与情绪同时处于临界期大约有55天;情绪与体力同时处于临界期大约有80天;智力与体力同时处于临界期大约共有70天。三重临界期是更少的。在双重临界期特别是三重临界期,应注意避免人的失误,以防止出事故。
3 生物节律对驾驶人安全行车的影响
驾驶人操纵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从环境(包括车内环境和车外环境)获取相关信息,经大脑中枢器处理(思考、判断),由手脚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驾驶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交通事故,统计表明,由于驾驶人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占总事故起数的15%左右。驾驶人当日的体力、情绪、智力对整个驾驶操作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就是他的生物节律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者指出,在体力的低潮期,体力和耐力下降,易疲劳。人疲劳,反应就会变慢。正常情况下,驾驶人从接收信息到做出反应约为0.5s,而全身困倦的驾驶人就需要18s,按汽车车速为50km/h计算,18s可行驶240m,比正常情况多233.06m,这对行车安全是非常不利的。在情绪的低潮期,驾驶人精神恍惚,喜怒无常、烦躁,易产生烦恼情绪,有烦恼情绪的驾驶人,开车注意力会发生偏移,对交通环境的感知减弱,容易遗漏必要的信息,而引发交通事故。生物节律的高潮期,人表现得精神旺盛、生机勃勃、心情愉快、思维灵敏、记忆效果好,对驾驶来说也不一定就是安全的。愉快情感的产生对工作是有利的,但极度愉快会导致过于激动,容易使人不时回味而沉浸在欢乐之中,从而出现凝神,旁若无人,思想开小差,引发交通事故。
驾驶过程需要驾驶人始终高度集中注意力,把注意力集中在驾驶这个行为上,在智力的低潮期,人的判断能力下降,很难从众多复杂的交通信息中选取有用的信息,特别在凌晨2—4点生物节律最“脆弱时间”,这时人的注意力几乎降到了零,驾驶人往往对出现的小状况不能做出最佳反应,在慌乱中使小状况变成了大事故。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工学类生物节律在驾驶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在线全文阅读。
生物节律在驾驶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