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1 超声波-缺氧/好氧工艺流程图
2.2 工艺流程说明
2.2.1 污泥的人工培养
成分
浓度/mg·L-1
成分
浓度/mg·L-1
淀粉
268
(NH4)2SO4
112
蔗糖
200
CaCl2
6
蛋白胨
132
MnSO4·H2O
6
牛肉膏
68
FeSO4
0.3
NaHCO3
80
MgSO4·7H2O
66
尿素
8
KH2PO4
48.8
进水平均水质:CODCr=600mg/L,BOD5=280mg/ L,总氮=77mg/L,氨氮=35mg/L,总磷=3.0mg/L
表2.1[1]人工模拟城市污水使用液的组成与浓度
试验所用接种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活性污泥。接种污泥取回后,先用纱布过滤以去除泥沙等杂质,以免对后续测定及装置的稳定运行产生影响,然后将污泥投入实验室内塑料桶中,加入人工合成废水,组成与比例见表2.1,按照SBR的运行方式运行。培养数日,待污泥恢复活性后将污泥投入试验装置中,此时每套装置的MLSS大约在 1000mg/L。经过20一30天的稳定培养,污泥未出现膨胀,污泥浓度稳定在4000mg/L,剩余污泥及时排出,污泥外观呈粪黄色,矾花絮体大,微生物相很丰富,出现了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表明污泥状态良好,然后进入试验运行阶段。
2.2.2 进水
剩余污泥与所配原水混合均匀,注入体积20L左右的有机玻璃配水箱,用污水泵抽送到缺氧处理区,与好氧区处理后的回流上清液以及超声波处理后的回流污泥混合。
2.2.3 缺氧反硝化-好氧硝化
把空压机控制空气的阀门开到预先设定一档,底部进行微曝气,开动搅拌器,此时溶解氧的浓度小于0.5mg/L,持续时间8h。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好氧曝气区回流液带入的大量NO3-N和NO2-N还原为N2释放至空气中.BOD5浓度下降,NO3-N的浓度大幅度下降,而磷的变化很小,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脱氮,反硝化产生碱度补充硝化反应需要,无需外加碳源,节省后续曝气量,有效控制污泥膨胀[7]。
缺氧/好氧反应同池,把空压机控制空气的阀门开到预先设定的另一档,底部进行大幅度曝气,开动搅拌器,溶解氧浓度大于2mg/L,持续时间4h,好氧处理区进行SS、COD的分解,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而继续下降;有机氮被氨化继而被硝化,使NH3-N浓度显著下降,但该过程使NO3-N浓度增加,磷随着聚磷菌的过量摄取,也以较快速度下降,好氧池将NH3-N完全硝化,缺氧池完成脱氮功能,缺氧池和好氧池联合完成除磷的功能。好氧处理后的上清液部分用泵抽送回流到缺氧反应区。
2.2.4 沉淀区污泥与超声波处理
处理后的混合液进入到沉淀系统,污泥通过自重沉淀积蓄在蓄泥斗,部分污泥用泵抽送到超声波处理系统,按照选定的超声波处理参数进行超声波辐射,参考文献《低强度超声波辐射活性污泥的生物效应及其应用试验研究》,选取组合参数范围在21∼28KHz,10∼40W, 2∼5min[4, 14-15] 间,根据有关文献的研究成果,超声波预处理活性污泥组合参数选取:28KHz, 10W, 5min[4]。处理后的活性污泥回流到缺氧区,与进水混合,沉淀区的剩余污泥通过污泥脱水系统排放。计算剩余污泥的排放量。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工学类超声波—缺氧/好氧组合体系的构建(一)(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