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价等级与记分标准评价等级按A等5分、B等4分、C等3分、D等2分进行评分。
(2)建立数学模型,各评定因子(评价细目)的评分分别用X1,X2…Xn宋表示,绝对贫困度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式中,W为绝对贫困度(即各评价因子Xl,X2…Xn)评分与各自权重之积的总和;
AlXl为任一评价因子的得分;
n为评价因子的项目数;
Ai为权重;
Xi为评价因子的评分。
3.权重的大小是确定评价体系中各项目指标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参数,反映高等农林院校学生家庭贫困的各种因素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见表1)。
4.结果的评价。绝对贫困度是衡量学生是否为贫困生的重要标准,绝对贫困度W<65为非贫困生;65≤W≤75为基本贫困生;76≤W≤95为贫困生;96≤W≤100为特困生。
(五)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
高等农林学校学生贫困程度评价能否得出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使评价工作顺利进行,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设计合理的指标体系;二是恰当地确定评价标准与各个评价指标项目的权重;三是采取正确的评价办法。具体评定步骤如下:
(1)申请的学生在本班评价会议上进行汇报,并提供相应资料,由本班同学根据指标体系结构、申请人所述和自己平时所观察的情况逐项打分,经过计算得到该同学的贫困度。
(2)学院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学生个人情况对所在班评定结果予以审核、修正,确认申请同学所得到本班同学的评价分值。
(3)根据所确定的绝对贫困度的分值,初步确定应该享有资助的同学的名单。
(4)根据绝对贫困度分值、较困难分值、特困分值,初步划分出贫困生、较为贫困生、特困生的名单。
(5)将所确定的名单公示,同时在广大同学中进行调查核实,然后根据资助金额多少,确定受资助的人数和资助额度。 (六)讨论 任何一项新的制度都是在原有制度基础上的突破在一定程序上客观地反映了事物的真实面貌,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该研究所建立的高等农林院校贫困程度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如此。
1.贫困程度的确定
本文所述新的贫困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给出的学生中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分界线,即绝对贫困度的确定,是笔者多年工作实践的积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该分值必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其进行及时的修正。
2.评定细目和权重的确定
新的指标体系由22个二级指标(即评定细目)所组成,它们构成了总的指标体系框架。对于家庭经济来讲,该22个指标从不同的方面较为全面的衡量了其生产潜力和经济负担水平。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生活、家庭经济结构的变化,22个指标也应随着增、删、减,并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与此同时,在22个指标基础上建立的权重也应该随之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客观地反映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为进一步资助做好基础工作。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理学类高等农林院校学生贫困程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