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通江县铁溪镇小学 张培元 邮编636766
邮箱tjzpy1963@163.com
近期,笔者通过走访教师和领导、学生及其家长,查阅教学资料、抽查学生作业、听课等形式抽取了120个教学班就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由此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真切地体会到让语文教学回归理性,回归生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一、问题
1、教学方式简单。教师对的教育新理念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理解掌握还不够,观念陈旧导致教学方式单一,封闭式的语文教学比较普遍。
2、队伍素质待提高。教师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专职教师非常少,一个教师从事多门学科的教学,教学精力严重不足,用于学习研讨的时间不足,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又少,致使科研能力普遍比较差;教师知识短缺、教学技能较差、驾驭教材能力较弱、观念滞后等普遍存在,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3、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施配备不齐全。70%的学校无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教室,可供观摩共享的先进的教育教学软件不足,使得教师无法及时搜集与获取教学新信息,无法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实际联系起来,依然以教学用书及师生讨论为主要教学资源,备课、讲课仍然停留在“刀耕火种”的阶段上。
4、教育传统遗失。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阅读和习作量严重不足,校园读书声少了,老师的讲述代替了学生的阅读与感悟,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缺少生命活力。95%的教师范读课文表情呆板,语调平板。同时,50%的学生书写不规范,低年级学生使用铅笔的占70%,中高年级使用钢笔作业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40%,多数学生使用的是签字笔、圆珠笔。教学生写毛笔字的老师竟占15%左右!
5、教学评价单一。学校没有摒弃原来单一的从学生成绩来评定学生与教师的方式,造成了教学质量形式化、泡沫化,误导了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阻碍了语文教学和课改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对策
1、刷新理念,寻找教育理性。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以学习和践行新课程理念为指向,以教学规范化、科学化为目标,瞄准课堂教学,加强岗位练兵,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突出教学诊断,加强教学反思。在教师基本素质有所提高的基础上,逐渐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指导,并引导教师用理论性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将具体的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日臻完善具有个性特色的语文教学新体系,逐渐培养出一批研究型教师。
2、返朴归真,释放课程灵性。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吸取传统语文教学的营养,吸纳精华,推陈出新。一要高度重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强调文道统一。通过语文教学逐步将社会生活、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人生观、伦理观、文化观和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渗透到学生心中;二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敢于放手让学生阅读、品味、领悟、熟记,积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三要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好听说读写训练,引导其大量阅读、广泛练笔,自悟、熟读、精思、博览、精炼。四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研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受之于鱼”为“授之于渔”。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语文思想和基本语文经验的习得、积累和运用。五要加强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外回归课内,注意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变通性和科学性,在古今、中外结合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并加以构建,实现语文教学的创造性,让语文教学成为撞击心灵,启迪心智,绽放智慧之花的沃土,为教育创新开拓一片蓝天。
3、改革评价,催生教学活力。积极探索教学评价内容、评价形式与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和家长参与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等评价形式相互整合,增强评价的全面性和趣味性,从口语交际、汉字书写、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知识考核与能力测评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4、改善条件,优化教学环境。条件制约教学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把教育硬件作为办学条件改善的内容,还要加大教育设施设备的添置,特别是图书资料室、阅览室和多媒体平台、网络平台的建设,让办学条件和课程标准的新要求相适应。同时,尽管山区文化底蕴较差,信息较为闭塞,但是其物产丰富,景色优美,也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其加以开发和利用,搭建课堂与生活、与山外的精彩世界的联系桥梁,让语文教学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类让语文教学回归理性 ―关于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