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我潜能
(1)我的个人能力:在能力上我自知自身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但是通过大学近一年的学习生活与锻炼,我认为我的社会交际能力比较强,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实践能力较强。
(2)我的相关经历:我相信我在大一里面,在社会实践方面还是比较强的,我利用双休日时间去做一些各种各样型的大学生兼职活动,一是为父母减轻一些负担,同时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二是利用这些机会去学习别人家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经验,同时开阔自己认识社会的视野。
(3)相关知识:通过平时的课堂学习加上课余时间的自我学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特别的深入了解,同时对其他各门专业知识也都稍微略知一二。
(4)个人品质:在个人品质方面,我的道德还是可以的,拥有强烈的同情心,自己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个人习惯,同时会比较考虑他人的感受。
(5)人生格言:知识成就命运,梦想铸造未来!
总的来说,我认为我的潜能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我相信自己可以的,我一直对自己有很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在以后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是建立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之上的。
五、自己的职业性向
前面我也说过,按照美国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我是属于那种企业型的职业性向。因通过前面的自我认识,我认为自己组织领导能力上,交际能力上还是可以的,同时我所学的专业是经济管理(工商管理),这与企业型的职业性向是比较接近的,主要的是自己有这方面的理想,我的理想是有一天拥有自己的公司!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我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我必须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清醒的认识。
我的优点:
(1)我的兴趣比较广泛,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强。
(2)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较强。
(3)对人诚恳、大方、喜欢与人交流,社会交际能力强。
(4)特长虽然没什么特别突出的,但我认为我开朗的性格以及交际、实践能力就是我的特长。
(5)在学识上我喜欢看一些历史、军事、地理之类的书,对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有较强的认识,对国外的知识有较多的了解,同时还喜欢看一些散文。
(6)忧患意识强,做事情计划性较强。
(7)我自问不是什么聪明的人,但我相信我的智商是中等偏上的:在道德上虽然不是高尚的人,但起码我认为自己不会破坏社会道德,我的同情心是很大的。
我的缺点:
(1)我的缺点还是比较多的,自己的缺点就是有时候做事情比较粗心,有时可能会丢三落四,做事情有时候会比较冲动,考虑问题不全面。
(2)由于性格比较直,所以有的时候或许会得罪一些人。
(3)我的另一个缺点是脾气有点倔强,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而且要做好。
(4)社会实践的经验不丰富,对许多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且没有积极去学习。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目标艰难,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我的庞大友团的优势,真心向老师、同学、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己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
三年行动规划:
大学的生活真的过的很快,转眼大一就要接近尾声,针对认识到自己很多地方的不足,特别是政治素养、个人品德修养和洞察力都需要长期的提高,在以后的大二、大三、大四三年学习生活中,我的规划是:
(1)认真扎实地学好专业知识,这点无须赘述但至关重要。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锻炼服务意识及各方面工作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一如既往地参加有意志的志愿者活动。适当参加企业和机关的实习活动,提高实战能力。
(3)继续不断提高英语和计算机水平,把四、六级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拿到手,但决不为考试而考试。
(4)继续听有意义的讲座,在___有意义的资源讲座资源很多,我们的学校也离__图书馆很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知识资源,博读精读结合,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素养。
(5)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一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稳重求变的创新能力、效率意识、执行力、领域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应变反思能力等。
(6)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培养以下素养:感恩、欣赏、胆大心细、耐心、包容等。
大学毕业后的十年规划:
美好愿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
事业方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1、社会一般环境分析
中国政治环境稳定,经济环境优越,外企增多,国企走出国门。
2、管理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管理人才市场广阔,迫切需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适应中国国情,外企进入中国必须本土化,因此既要了解西方管理理论,更要了解中国国情。
3、行业和企业分析
要通过实践工作学习,总结出适应当代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理论,由于中国加入wto,商务运作逐渐全球化,国内企业经营也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分析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和公司的价值观正确与否,熟练处理职务工作,熟悉外资企业运作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
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差距:1、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2、作为高级职业经理人所必备的技能/创新能力。
3、快速适应能力欠缺。
4、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
5、社交圈太小。
缩小差距的方法
1、教育培训法
(1)充分利用毕业前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团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
(2)踏上工作岗位后,要充分利用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
2、讨论交流方法
(1)在学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们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
(2)在工作中积极与直接上司沟通,加深了解,利用校友众多的优势参加校友联谊活动,经常和他们接触交流。
3、实践锻炼方法
(1)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思考问题,正常工作,在大而嘈杂的办公室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
(2)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6~8小时,每周锻炼三次以上。
(3)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同学交往,不论身份贵贱和亲疏程度。
规划不只是写出来,更要实际去做、去实现,也要在实践与思考中去不断完善。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加油吧,相信自己!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在职群体要根据其所在的行业发展态势,评估职业发展环境,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而不仅要提升职业技能,更应该关注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然而,在现有研究中,针对成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通过对开放教育学员的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成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清晰地显现出来:成人个体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对自己具备的强弱能力认知不清晰,缺乏有力的职业发展环境支撑,个体对职业生涯发展准备不够充分。本文基于调查数据,以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成人自主职业规划模型,指导成人个体自主设计职业规划,通过具体体验,反思观察,制定目标和行动应用四个步骤,个体撰写职业故事,自主反思评估,确定职业目标,执行职业规划,从而有效促进个体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职业规划模型构建
1成人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现状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改变了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工作模式,每一个求职者不仅要关注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信息,更要评估目标岗位长远发展趋势。而在职群体要根据其所在的行业发展态势,评估职业发展环境,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而不仅要提升职业技能,更应该关注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
虽然职业生涯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从欧美传入我国,但在已有研究中,成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通过中国知网CNKI跨库检索有关论文关键词发现,截止到20_年12月,含“职业生涯规划”的6015篇;其中含“学生”的728篇;含“成人”的为0。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现代社会产业的连接、融合,使有些产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甚至使一些传统行业消逝。这种变化对成人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成人個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为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目前,对成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因一些错误的观念,导致这方面工作几乎是空白。
一是目前专业的成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构凤毛麟角,更多的是针对成人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技能培训的机构。这直接造成针对成人的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缺失。
二是成人个体没有充分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调查显示,大部分成人对自己的职业性向、职业能力、职业目标和选择职业的动机没有清晰的认识,择业的随机性大,职业发展的意愿不强。
三是开放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能对学员进行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差,不能针对学员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设计;而对在职学员,也不能给出促进其职业生涯的有效建议。
2成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
课题组针对成人学员,设计了《成人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对上海开放大学在校学员进行调查。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共发放问卷215份,有效回收问卷20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3.02%。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们发现,成人学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2.1个体职业生涯目标不明确
职业生涯目标设计指的是个体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阶段目标达成时间表等,同时定期对该目标进行检查评估以确保能在预期的时间内达成目标。
在关于个体职业生涯目标是否明确的调查数据中,选择非常符合的调查对象均不到两成,平均只有11.7%。总体来看,调查对象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缺乏长远设计,只注重眼前工作,造成个体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而目标是行动的前提,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自然也就不会有为了实现目标而开展的具体行动,造成个体取法进取心,处于得过且过的工作状态。
2.2职业能力的自我认知不清晰
个体职业能力的自我认知,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等的自我评价和判断。
在关于个体职业生涯自我认知情况的调查数据中,选择非常符合的调查对象均不到三成,只有25.6%。调查对象对自身的职业认知不清晰,缺乏对自己的职业能力深入认识。这就造成个体在进入职业领域时不能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相匹配职业岗位类型,职业选择具有盲目性,工作过程中难以找到内在的认同感,极易造成工作的转换,使职业生涯中断。
2.3个体职业发展缺乏外部环境支撑
个体的职业发展环境,指的是个体在组织内外寻找职业发展机会时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如职场人际关系,有效获取组织培养员工发展信息、发展有助于事业发展的朋友圈等。
从个体职业发展环境调查数据中,选择非常符合的调查对象平均只占到12.5%,不到两成。调查对象对个体职业发展外部环境营造不利,导致组织发展环境对个体的职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
2.4个体缺乏职业发展前期准备
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准备,指的是个体为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而进行的以提高学历水平或技能水平而参加的学习活动。
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准备情况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选择非常符合的调查对象平均只有13.6%。由于调查对象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又缺乏对自身的了解,当然也就不会产生积极为职业发展做好前期准备的行动。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做好职业发展准备,获得职业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南柯一梦。
3成人自主职业发展模型建构
针对通过调查数据反映出来的成人职业生涯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寻求有效实用的指导成人学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人自主职业发展模型是基于职业生涯理论,结合成人个体的特点设计的。该模型对成人自主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富有重要价值。
3.1成人自主职业发展模型的理论基础
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职业生涯整个过程包含了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职业探索阶段,年龄跨度由15岁至24岁,其主要特征对职业的初次探索尝试。经过职业探索尝试之后,个体进入职业建立阶段,年龄跨度由25岁至44岁,其主要特征是职业锚的确定。?1984年,舒伯又提出了“循环式发展任务”,这为成人自主职业规划模型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认为,在人的终身职业生涯过程中,每个阶段都要面对职业的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在个体一生的职业生涯过程中形成多个“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的不断上升的螺旋式循环。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经典论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六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