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这里,我以个人名义,代表所有来宾和亲朋好友,对张老先生的一生划分五个生活阶段,进行简要的总结和追忆。
第一阶段:幼年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使他成为一名童子诗人。
老先生生在姚北巨富家庭,年幼受业于叔祖张本先生,随后赴余姚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即达善学堂前身)就读。因塾师从幼启蒙,其父善诗教诲,13岁时,他向宁波《春风诗刊》投去两首诗作,即被刊用,喜不自胜,从此之后,作诗不断,时有佳作在《时报》上发表,被誉为“童子诗人”。
第二阶段:青年时期,善诗喜词的爱好,使他成为社会贤达莫逆之交。
张老先生的父亲是姚北巨富闻人,儿子在协助长辈开创家业的同时,多数时间与社会文人墨客结交,以诗会友,相互切磋。友善者中,有坎墩严介畴、施叔范,长河范无伤等名人。抗战时期,避居余姚城,与姜枝先、钟潜英等诗友甚为密切。之后,又与慈溪毛契农、福建丘澥山成为忘年之交。并结识山西景梅九,与长沙柳敏泉接成蜜友,加入南社诗社,每月两次,交流诗作。从1947年起,到解放前夕,张老先生的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高峰阶段。
第三阶段:壮年时期,社会发展的变革,使他过上了平民百姓生活。
全国解放初,张老先生在上海经营万康源酱油店;1956年,结束个体商业业主身份,公私合营,成为国营商店职工;1958年,因家庭出身关系,回到原籍潮塘村务农;1980年4月,政府落实有关政策,以退休职工待遇,领取退休工资。在这期间,生活少忧,闲事不议,有人辱他,充耳不闻,显示出乐观大度的为人心态。
第四阶段:晚年时期,作诗练字,养身修心,使他颐养天年无比快乐。
1980年以来,张老先生家里发生了一件又一件喜事。首先,政府为他摘除了地主份子帽子;接着,政府清退了解放初他向企业商业投入的股金、利息;按政策给予退休职工待遇;两个儿子冤案得到平反;孙辈们创业有成……等等,等等事情,真是喜事连连,好事不断。安康的生活,使老先生始终保持着一股好学上进的劲头,他写诗、作词、练书法,自娱自乐,自得其所,努力追忆往昔诗作,与故旧切磋,重拾旧欢,时作韵语。编印厚厚三册《剑光花影楼诗稿》,赠予亲朋好友。让我们看到:“少年之作绮丽浓艳,中年之作忧世伤生,晚年之作平淡旷达”的佳诗美词。各个阶段,每篇诗稿,都具特色,难寻呻吟之句,出自肺腑之言。杭州王斯琴老先生评述:“好语如珠,情景俱胜,剑光闪烁,花影迷离”。
第五阶段:百岁以来,象一甏陈年老酒,使他甜蜜醇口,四处飘香。
7月,适逢老先生百岁大寿,这颗沉睡多年的明珠,随着街道老龄办、编志办深入挖掘宣传,一下子从地面冒了出来,闪耀着光芒,为社会所关注,让世人所尊敬,使他和他子孙后代增添了无限光彩。
207月28日,宁波日报以《世纪风云苦乐过,淡定生活享天年》为题,以通讯形式,详细报道了他的人生事迹; 7月31日,在中益大酒店隆重举行百岁生辰活动;这年老人节,宗汉街道和慈溪市老龄委把老先生评为“十大健康老人”;当年年底,由方东编著的《三百年的辉煌》一书,以追踪张家3发展史为主线,正式出版发行; 8月,慈溪市文联又将他所作《剑光花影楼诗稿》编为专辑,出版发行,让张老先生高兴万分,享受到晚年幸福生活。
张老先生能够活到104岁,成为宗汉街道到目前为止,有姓、有名、有历史记载的最高寿老年人,这与他宽阔的胸怀、正直的为人、博渊的知识,是完全分不开的。
总而言之,老先生在1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晚清、民国和社会主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他有过幸福的童年、有过开心的青年、有过坎坷曲折的壮年、也有过欢乐愉快的晚年。今天,我们举行悼念活动,前面所总结的仅仅是我们所了解的一部分片断和事情,我们也一时说不尽对老人家的深切追思和怀念,我们也一时写不完老人家一生的重大事情和业绩。
张行鬯老先生的去世,使张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寿活宝,这不但是张家的一大损失,也是所有来宾和亲朋好友的一大损失,因为从今之后,我们再也不可能见到这位知识博渊的老先生,我们再也不可能有当面向他学习、请教、面授的机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精神传后代!
永别了,尊敬的张老先生,在这里,我们一起敬祝您老人家,在走向天堂的大路上,一路平安,一路顺风,一路走好!
永别了,尊敬的张老先生,在这里,我们衷心祝福您老人家,在天国里,永远安心,永远幸福,永远快乐!
永别了,尊敬的张老先生,在这里,我们也衷心祝愿您老人家的灵魂,每时每刻保佑着、护佐着您的.子孙后代、以及今天到场的所有嘉宾、所有亲戚朋友,在今后的生活里,一切平安健康,一切繁荣昌盛,一切像张老先生那样,人人活到一百岁!
范文二:
各位亲友,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村最受敬仰的百岁老人应绍娜同志。
应绍娜同志出生于1909年5月,她经受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为我村开长寿先河。如今这位饱经风霜而子孙满堂的老人,因年事已高而于2009年3月20日下午1点50分,自然而然地安然冥目、乘鹤归西。堪称“平安楷模”。享年101岁。
应绍娜同志(我们晚辈都尊称她阿婆)她经历过几个朝代的变迁,生前曾自豪地跟我们说起过她当年来我们村时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如今我们村已发展到百十户几百人口的村寨,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历程,让年轻人了解过去。同时也更加温暖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好。
老人故去了,我们理应记住她的好。她老人家的故去,不仅亲人的一大损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损失。我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长辈:与人为善、辛勤劳作、生活俭朴、乐于助人。
后辈受您的恩惠,无法用言语表达。乡亲们,有人这样写道:
我们不曾忘记那位迎着风雨手执挑沙针为乡里邻居治病的身影;不曾忘记当年那位起半夜点油灯磨豆腐而忙上忙下辛勤操劳于晨间为乡亲们送出飘香可口的百姓佳肴的人是谁;曾记得,那引来报社记者镜头下穿针引线之绝技而由衷赞叹的场景;曾记否?赶集路上那步履如飞的身姿,让年轻人都发出了自愧不如的感慨。犹听得,她把你和我的小名时常来呼唤;曾记得,有人为您写过《喜欢老人》的美文刊登在金华日报上;曾记得,不成敬意的小辈们受到过你莫大的深情呵护。
您的品德确实可上诗品文,您的功绩的确可让人咏颂!
亲人们不会忘记,乡亲们不会忘记;高山不会忘记,河流不会忘记;蓝天不会忘记,白云不会忘记。
十年树木,百年修身。正因为你拥有一颗平常心,才拥有伟大的品格。
阿婆的故去,是我们失去了一位长者,一位好同志。她虽离我们而去,再也听不见亲友的呼喊,使后辈再没了可以孝敬的机会了。但她那种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高贵品德及和睦相处、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颗心怀感恩的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人们说,她百年平安归去,是对我们永远的祝福。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生产和工作,搞好建设。以慰阿婆在天之灵。
应绍娜同志永垂千古!
今天我们在古老大厅上一个为您颂德,激励后者,让我们再次鞠躬作别。
我特为您送上一幅挽联:
平凡乃伟大
自然有天理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戚,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是我父亲一 百岁寿辰庆典!
早春二月,春光明媚,万象更新.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举办这个生日宴会,为我们敬爱的老父亲庆祝百岁寿辰,亲朋齐聚,宾客满座,我们做儿女的无比高兴.过去大家美好祝愿都讲'长命百岁'!今天我们的父亲是真正百岁老寿星!老父百岁还添寿,仙舟千载续大观.
受大姐青春,大哥文武,小弟文平,妹妹玲春和梦春之托我代表我们六姊妹讲几句:
首先,我要代表我们六姊妹向我们的百岁老父亲送上最真诚的生日祝福.祝老父亲: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平安健康,吉祥如意,福寿万年!
同时,我也代表我父亲及全家,向前来贺寿的各位亲朋好友,各位来宾,致以最热烈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不怕路途遥远,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 前来赴宴,祝福贺寿.大家的光临使我的老父亲高兴万分,使我们全家倍感荣幸,深受感动!谢谢大家,也希望大家沾上老寿星的福气,喜气,人人都长寿,家家皆幸福!
我的父亲张维,字仙舟.甘肃平凉市人.我祖前辈一世祖喜公在清同治末年因兵燹由原湖南湘乡张家冲逃难到平凉落户.父亲是祖父张敬铭的二儿子.生于一九一七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一九五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一九四零年和一九四五年先后毕业于兰州师范,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解放前曾任平师附小和宁夏西吉中心小学校长,平凉县教育局局长.曾先后担任平凉一中,平凉二中,平凉师范,首立平凉女子师范,庆阳师范,陇东师范,灵台一中,平凉教育学院等校教师,兼任平凉政协文史咨料编委会编委,平凉柳湖书院名誉院长,甘肃省教育学研究会会员等职.
父亲一生默默无闻,耕耘教育.大部分时间从事师范教育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在教授专业课的同时又担任写字课教学.其书法作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参加全国黄河流域书法联展.曾在西北师大校刊发表了<对几所基础薄弱农村初中的调查报告>等论文.一九八六年获全国'优秀书法指导教师'光荣称号.他培养的学生中许多已是知名专家,学者.如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王崇人,北京昆剧院作曲家樊步义(曾为电视剧<红楼梦>,<桃花扇>作曲),西安理工大学教授赵尔慧,兰州大学教授扬振中,以及牛相乾,窦鹏治,扬文煊,曹琪等许多学生.
二十年前,五十余名来自各条战线,两鬓斑白的老学子, 聚会平凉师范学校向他们年届八十高龄的张维先生敬献匾额,祝贺父亲八十诞辰暨执教五十周年,以表达他们尊师重教,热爱母校的学子之情.匾额由平凉著名诗人姚学礼撰文,时任行署副专员丁国民题写,内容为:维公执教五十春秋,耿直淡泊,治学严谨,桃李遍天下,饮誉海内,功在桑梓.中间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教泽弥馨.
十年前,孟宪华,王生芴等二十余名父亲的学生送来寿幛,为父亲祝贺九十岁寿辰,内容为:南极星辉德齿尊,东海绵长禧寿隆,耄耋老历花甲厚,无欲则刚品自清,顺乎自然观世事,笔透纸背心镜明,杖朝莞尔泯蝇利,童颜鹤发有率真.
今天,平凉柳湖书院张治田,张长生,王岫娟,贾治杰等近二十名书画界名流,送来双寿图寿画和寿联恭贺父亲期颐华诞志禧.内容为:张灯结彩庆百春,维师系范传千秋.还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笑对人生风和雨,欢乐庆兴度百年.
父亲自幼酷爱书法,至今不辍笔耕.著有<张维书 法作品选>一书.由平凉教育家毛风佩老先生为书作序,称颂父亲的“一生是教书育人的`一生,读书写字的一生”.“张维老师不仅是平凉知名的教育家,也是颇负盛名的书法家,曾影响了几代学子.寻常巷陌,普通人家,墙上都有他的书法作品,可以说是求之若渴,敬慕不已.他虽年近百岁,但满屋墨香,翰海常耕,他现在可以说是'人书具老,炉火纯青'”.“他经历了上世纪那个特殊年代的不幸遭遇和屈辱摧残,这些都没有使他意志消沉下去,这和他豁达恬淡的生性有关.高寿之人,必是大德之人.他已经在人生旅途上走过了一个世纪,然而他亦然是'眼如明灯心如镜'.他做事认真,待人以诚,他不是什么英雄模范,更不是什么风云际会的英雄人物,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干过什么激动人心的伟业,但他于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他的丰德厚行,足以承载历史”.“他虽然已是一位世纪老人,然而他思维敏捷,囗齿清晰,所议事物,总使人感到有一股浩然正气,有一种率真的心性.讲真话,办实事,讲义气,有诚信,这就是他做人的准则.他誉满陇原,深受各界人士尊敬”.
林中常有千年树,世上难寻百岁人.我父亲常说他长寿秘诀:一是坚持写字,二是爱看秦腔.父亲不仅以他开阔的心胸,豁达的性情,渊博的学识,严谨的作风和他那宽厚善良,朴实节俭,勤奋诚信,淡泊耿直,做事认真,待人以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的道德修养与精神,教育和影响着我们儿女子孙.在他一生的书法作品中 留下了很多他的思想理念与精神财富.如:'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常富贵,安乐是神仙'.'一轮明月照窗前,思乡陇上黄土原,崆峒仙境庄灵秀,柳湖晴雪映人寰'.'常忆柳湖水,不忘崆峒柏'.'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华甲忆旧云雾开,山光水色入梦来,何日赤脚浴泾水,洗尽尘世喜与哀'.'白发丹心志未赊,育才为乐助吾华,引来桃李三千树,栽入寻常百姓家'.'无忧无虑无所求,何必斤斤计小筹,知足胜过长生药,俯首甘为孺子牛'.'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求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治家要道勤为俭,处世良谋读与耕'.'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寡欲能高寿,有德可延年'.'福寿人难并,琴书乐有余'.'仁义为友,道德为师,金玉其心,芝兰其室'.平凉师范原校长牛相乾曾书赠墨宝赞颂父亲: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
父亲在二零零七年修订张氏族谱时亲自为我们写下家训:
我族前辈为子孙后代树立了良好榜样,向男女老少提出几点家训,人人必须遵守.
1. 家庭关系之间:必须作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妯娌和睦,夫妻恩爱,孝敬公婆.公婆对儿媳如亲生子女般关心慈爱.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演讲稿大全老人百岁的主持词(推荐15篇)(百岁老人祝寿主持人开场白)(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