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也都与时俱进,对于时代的变化我觉得只能说是太快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艺术,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但是,现在许多人不去传承更不愿意去传承我们中国自己的艺术文化,然而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崇尚了西洋音乐,西洋艺术。90后的长辈们,00后的兄弟姐妹们,孩子们学着钢琴,大街上的部分孩子背着吉他……学习一些别的民族的文化艺术并没有错,热爱更没有错,但是,在学习这些的同时,又有谁想过,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艺术在西洋艺术的热潮中渐渐失去了它们原有的光辉,渐渐散去的.不只是去传承的人,少的,还有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的热情,曾经拉着二胡满面欢笑的孩子们不见了,曾经热爱京剧的人们消失了……
或许,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后的时光会更加冷门,或许,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后的时光会被刚刚睡醒的人们重新热爱起来,每一个中国文化永远都不用担心被人抛弃,永远都不用担心被人遗忘,永远都不用担心失去了传承者。曾经辉煌过的每一个文化,我们都有责任让他延续下去,这是对艺术的尊重,能做到的人,才真正是有资格传承的人。
艺术被前人附上灵性,我们又何必叫他们寂寞,尊重他们,他们将更有力量,无声的侮辱他们消受不起,最后只能选择离开这个少了些包容的世界,而若到了那时,这个世界也将永远失去一个深爱着的却无人问津的孩子。
“学以致用”是我看完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后铭记在心的一句格言。
我们学习后不管你学得再多、知识再渊博,你不会用,不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展示出来是没用的。只有把知识在工作、生活中运用出来,那才是真正的强者。
我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一些课本中的知识外,在家中也经常看书、做数奥题、学英语等。可我却不会运用,欧阳老师每次都会在黑板上出数奥题,让我们做对了以后就得“星”,十颗星可以升一级。我那时读四年级上学期,才两级,别人有的都得了三级,我由于不会运用平时做的数奥题,很多都不能得心应手。有一次出了一道题,我做不出来,就回家问奶奶,奶奶说这道题和《举一反三》里的一道题一样,就是数据不同,我一翻《举一反三》果真如此。当时真恨自己太笨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看了《恰同学少年》,学会了“学以致用”后,在生活、学习中不只一次尝到甜头,很多事只要稍微一想就茅塞顿开。科学课上,老师拿一盆用塑料袋包着的植物,老师叫我们抢答问题,我在课外书中看到进这种问题,于是我抢答对了,为我们组加上了十分。
知识是力量,是我们前进的力量,多学故然重要,可是学多了不会用也是是白学。所以我们应该“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出来造福人民,贡献社会。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说不尽,道不完,是我们的瑰宝,如今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文化也不断的升腾聚变,可我们也要不忘经典,诵读经典。利用寒假时间我观看了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节目《文学小名士》,它带给我了很多感受,使我的心灵受到了经典的洗礼。
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个个学识渊博,面对问题能迅速的做出答案,唐诗宋词,明清古文,好似什么都难不过他们,我不由得从心底生出赞美之情,对古代经典更加感兴趣了,这个节目不仅能让我们从经典文化精髓中汲取养料还能让我们青少年感悟人生修身养性,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我在学校的'生活中也参加了很多经典诵读的活动,像我在小学时与同学们一起诵读《弟子规》,《弟子规》三字一句,易学易记,文中穿插了相关文史知识、成语典故,对我们的受益很大,它教会我们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能培养我们青少年有健全的道德品质。进入初中后,我又诵读了许多经典,像《朱子家训》,全篇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其中有许多警句我与家人都非常喜欢,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他告诉我们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告诉我们要珍惜,要懂得节约。还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告诉我们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经典,历史的印记;经典,文化的传承;经典,历史的不朽。经典,我们漫漫人生道路上的朋友,让我们诵读经典,传承中华美德,一起创造美好未来!
以千年文明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诵读经典,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语句中的精华。
读完了《经典诵读》,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知道了如何修身做人,如何为人处事;让我知道了要珍惜时光,让我明白了要努力学习……《经典诵读》中,每一句话都蕴藏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细细地去品味,总能从其中悟出一个道理来。
“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让我明白了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一切;“世上无难事,只怕不专心”,让我懂得了只要专心致志,朝目标奋发,就不会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乞丐无粮,懒惰而成”,告诫了人们要勤劳,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不能懒惰;“积钱不如积德,闲坐不如看书”,让我知道了不要虚度时光,要多干些有意义的事,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意义;“勤奋读,苦发奋,走遍天下如游刃”告诉了我,只有多读书,才能出人头地,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船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艰险”让我知道了有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害怕眼前的困难与艰险。
“人心齐,泰山移”,告诉了我要与朋友团结一心,共同进取,任何困难都拦不了我们;“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令我明白了书能给予人知识,要多去阅读;“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令我明白了只有多学习才可以取得进步;“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告诉我,当别人犯下错误时,要懂得宽容、理解……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在贫瘠的土地上,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给我肤色的祖国,给我智慧与胆略的祖国。尽管在乡村,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在城镇,还有下岗女工无奈地诉说,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的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迎来新世纪磅礴的日出!
中华经典传承几千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魂与根。寒假期间,我观看了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国学小名士》节目,让我真正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的心灵也受到了莫大的震撼与洗礼。
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如同让我们品尝了一道古代经典文化大餐,演绎出了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有代代传诵的唐诗宋词,有琅琅上口的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有千年流韵的名篇雅言……。通过观看比赛,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等奖获得者张晓萍同学的《孝满天下,让爱回家》的朗诵,它让我们认识了以孝德感人的黄香、朱寿昌、朱德等,号召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人,不要给自己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而那些身着古装的国学小名士,他们扮演的小李白、小杜甫、小白居易、小李清照、小蔡文姬、小苏轼更是让我忍俊不禁,发自内心的喜欢;那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诗句,声声入耳,涤荡着我的心灵;那出自圣贤孔子之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语句,让我懂得了应该以能者为师,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虚心向别人请教。要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方能拥有高山般的情怀大海般渊博的知识。
人生犹如一条漫漫长路,有许多岔道,当我们迷茫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需要一个智者的指引,那个人就是经典诗文;我们少年儿童犹如一颗颗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经典诗文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阳光、雨露……
“诵读经典,与圣贤对话;传承美德,让心灵成长。”让我们开启心灵的大门,去吟诵去领悟,为传承祖国的文化传统美德而共同努力吧!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文化和优良美德数不胜数。仿佛一本厚重典雅,韵味十足的书。
翻开书的扉页,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朗朗上口的诗词,感受诗人的一颦一笑一伤悲。我们仿佛看到了年仅四岁却懂得让梨的孔融,感受礼仪的独特魅力。我们仿佛嗅到了那淡淡墨香,感受书法家那龙飞凤舞,苍劲有力的作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腾飞,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却在一步步被人们遗忘,而第二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却唤起了我们对经典的探索,对美德的传承。通过这次比赛,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国学的魅力。让我们明白了不必计较得失,不必在乎成败,贵在保持对国学经典的喜爱和坚持不懈的学习。通过国学小剧,加厚了我们的文化底蕴,为国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感觉学习传统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乐趣地,使我们受益匪浅。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齐鲁大地物宝天华,人才辈出。又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有开创了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有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继光……
传承中华美德我们山东人有责任,我们青少年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语言在行动面前往往都是苍白无力地。我们学习经典传承美德,要脚踏实地,付出努力。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培养民族自豪感,多读书,读好书。我们要有民族紧迫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诵读经典,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心灵的污秽。诵读经典,能够让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传承美德。诵读经典,能够让我们放眼未来,拥抱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三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 母亲!
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梆子与鼓词唱您历史恢宏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壮丽的山河亮丽的风景。
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我们以手中的那束野花;以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贫;以杨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刘志丹胸前的那块补丁;以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唱响您的坚韧与顽强,唱响您的灵魂与精神。
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黄河猛、长江壮、泰山雄、昆仑莽,万里山河浩浩荡荡从天安门前走过,走过一队队雷锋,走过一队队徐洪刚,走过一队队李向群,走过一队队方红霄—— 走出中国人民最风流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中华民族最壮观最壮美的方阵!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
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五十三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可以发言的时候。您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最大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您热切表达的心声!您不卑不亢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和深邃、闲静,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正继往开来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演讲稿大全诵读经典,传承文化,赞美祖国征文(通用15篇)(诵读经典,传承文化,(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