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次我被选为变检班技术员,我将再接再厉,努力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第一、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进一步加强班组资料管理工作。班组资料管理是现代企业评判班组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班组必须要有正确、齐全并且有用的班组资料。为此,我将严格按照《赤峰供电公司班组建设规范》并在上级有关领导和班长的关怀指导下、在班组其他同志的配合努力下,进一步加强班组资料的管理工作,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着力增强班组资料的全面性和实用性,力争使班组的资料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使其真正成为我们班组工作中的好工具、好帮手。
第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向上,当一名合格的助手。
变电检修班是一个对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要求都非常严格的班组。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具体来讲就是理论知识比较够但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今年,我们变电检修班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而我们班组的人员配置又比较少,这个时候是特别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年青人积极进取、勇于锻炼自我和承担责任的。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多、更加积极的和班长及其他老师傅们沟通、交流,并虚心的向他们请教、学习。认真学习他们的业务技术和工作经验,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使之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使自己真正成为班组工作中的一支生力军,当一名班长的好助手和其他班组成员的好同志、好战友。
以上就是我对做好变电检修班技术员的一点认识和想法。如果大家选择了我,我将竭尽全力,和大家同心同德并一起努力把变电检修班建设成一个安全的班组、一个团结的班组、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班组!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诚恳的请求大家对我今后的工作多多的批评指导,因为人无完人、一个人的工作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这个时候,同志之间的批评帮助是很必要的。要不然,等哪天我成了马谡,坏了电业局的大事,那可就要悔之晚矣了。_说:“我们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人都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我看他老人家说得很对,我不想当马谡,所以,我恳请大家要毫无顾忌、毫无保留的对我进行批评帮助,使我能够多快好省的跑入新的工作岗位,争取为我局和工区的电力事业多榨油、榨好油。
谢谢大家!
技术岗位竞聘演讲稿范文篇5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作为__公司的一份子,在众多同事都期待能在__技术岗位为公司展现并发挥自己的光热的时候,感谢领导能为我们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选机会,我会积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的展现自我能力,更好的表现自己!
我是在20__年x月加入公司的__员工,在至今x年的工作期间,我一直在__部门努力的为公司和自己发展带着热情和理想不断的奋斗着!回顾过去这些年来的工作,在起初的工作中,我作为一名__行业的后辈来到了__部门。虽然在工作能力上当时还是有不少的不足,但我却有着对工作无比的热情和奋斗精神!但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就意味着还有更多前进的的道路!在后来至今的时间里,我积极的学习着__专业的技术,在工作中以所有优秀的同事作为目标,以身边的同事们作为竞争对手,不断的磨砺自己,最终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在自己的工作中我意识到,工作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时代和社会在以自己的方式不断的进步,而工作想要跟上这份变化,员工读自我的更新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于一名技术而言,对技术的发展和掌握都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必须要拥有严格的自我更新计划和对技术和岗位发展的敏感。
但同时,在工作的这些年来,我又认识到了另外一件事——团队!罗马并非一人建成,公司也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发展的。正因为每个人都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都为公司的前进出谋划策,所以我们才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的前进,才能集结大家的力量,让__公司变得更加出色!因为,我们是一个紧密的团体!
如果能有幸在这次的竞聘中取得__技术员的岗位,我也会积极坚持自己的理念,在工作中积极发展自己的时候,贴合公司的实际,积极配合好公司的需求努力让自己为公司提供必要的努力,并朝着公司需求的方向积极成长!
并且,我会更加的在自己的工作中帮助同事,团队队伍!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积极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为公司技术的整体实力做出贡献!
当然,我知道自身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即使没能成功担当__技术员的岗位,我也会继续努力的改进自己,为公司更努力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毕竟,“不足就意味着还有更多前进的的道路”!无论如何,我都会更加努力,让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加出色!
谢谢大家!
技术岗位竞聘演讲稿范文篇6
各位领导:
我叫__,所学专业是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在大学经过三年大学生涯的锻造与洗礼,于__年6月顺利毕业,同年9月被分配到古书院矿参加工作,现为综采一队生产班的一名采煤工,并得到队领导的同意及认可被选为综采一队团支部书记、青监岗岗长,转眼间已工作一年多。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严格遵守队里的规章制度、班组的各项劳动纪律。在遇到问题时,虚心向技术人员及有经验的老工人请教,自己一定要"刨根问底",找出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尽可能将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并迅速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能力。现对自己一年多来的工作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加强思想教育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加工作一年来,我认真学习了党和集团公司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集团公司、矿、区队的各项活动,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树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加强了个人安全知识的学习。作为基层一名团支部书记,组织区队青年共同学习和领会晋煤集团第四届一次和古书院矿第四届四次职代会精神,为加快推进古书院矿转型跨越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奉献矿山,强化专业技能
经过一年多的一线工作经历,我深刻的体会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道理。对矿井的采煤工艺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自己所学的通风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井下现场工作的流程与方法都有较大的进步。
(一)理论知识
自从我在综采一队参加工作后,我队相继开采过8106、93312、北三煤柱、94302、152307等工作面,在区队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各个工作面的《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有了深刻的理解,熟悉了采煤工作面的工艺流程,及"一通三防"事故预防的措施。我对一线采掘技术有了具体化的认识。对自己所学习过的通风系统、采煤工艺、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①采煤工艺的认识与学习
经过一年的工作经历,对采煤工艺中的:破煤、装煤、运煤、顶板支护和采空区处理这五个方面更加的熟悉。了解了综采工作面是如何靠割煤机把煤破碎下来。如何把破下来的煤装进刮板输送机再通过转载机把煤运到皮带上,然后运输上井。如何用自移式液压支架对工作面进行超前支护。以及如何对采空区进行处理。对处理一般机电事故的处理都有了很大的认识。
②通风专业知识的实践与应用
在工作的同时,通过与老师傅的教导、蹲点瓦监工的沟通、自己的摸索,对工作面的通风系统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1、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
152307工作面采用两进一回式通风,1523073轨道巷和1523071皮带巷为进风巷,1523073为专用回风巷。采用三条平巷布置,该通风系统可有利于缓解上隅角瓦斯积聚和减少巷道的摩擦阻力,减少风流能量损失。
2、机尾回风通路的支护
1523073轨道巷和1523072回风巷之间每隔70m之间有一个联络横川,为保护机尾回风通路的畅通,支护机尾回风通路采用支设"#"形木垛配合打木戗柱的方式来保证回风通路的通风断面。
后来由于矿组织在轨道巷进行切顶实验减小回风通路和1523072巷的顶板压力,提前在轨道巷预裂爆破,当推过第一个预裂爆破眼32米,根据现场情况观察,由于切顶爆破,造成顶板破碎,对实施打木垛的支护方式,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对此支护方式进行修改。在机尾121#架后每隔净距离0.6米打一排(两根)木点柱。此工程是试验阶段,为了安全起见,在打木点柱支护的同时,适当增打木垛支护,用来保证通风畅通。
另在每个联络横川进入超前支护范围内后,要提前在横川口支设"#"形木垛,局部横川口破碎地段要在木垛前增打木点柱加强支护,所打木点柱要栓牢固,所打木垛数量可根据现场横川口的宽度而定。回采期间要经常巡查工作面各横川密闭及临时风门,发现有漏风现象要及时通知通风区进行处理。
3、预防瓦斯超限措施
a、机头悬挂风障不得小于5个架,防止瓦斯流入老山,造成有效风流流失。
b、采煤过程中,当上隅角瓦斯异常增大时,要停机闭锁,等瓦斯下降后方可动机组。
c、当顶板破碎严重,老山大量垮落时,老空区瓦斯大量涌出,注意上隅角瓦斯探头报警。
d、当工作面回风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并向矿调度和通风调度汇报。
e、当采煤工作面距离下一个横川还剩10m时,下一横川还未打开时,回风通路不是很畅通时,上隅角瓦斯容易积聚,注意瓦斯超限。
f、工作面必须有专人看护瓦斯探头。
(二)现场操作
在一年的工作时间里,对井下采煤工作面的各个岗位工作都有了基本的认识,逐渐掌握了一些操作知识和技能,现在已经能独立完成一些工作。比如清煤、看电缆、等,并且能够帮助、配合端头工进行端头的维护工作。上半年通过对各个岗位的学习和磨练,在岗位资格证的考试当中已经取得了采煤工、控制台司机、输送机司机和井下水泵工等工种岗位的资格证,并独立上岗。
在工作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处理特别情况的办法。在皮带司机岗位,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处理大块矸堵机头、皮带跑偏、皮带打滑等问题。对在工作面顶班的维护和底鼓严重时对底板的起底工作等。在有机电事故时也能积极的协助维护工完成对事故的处理。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演讲稿大全技术岗位竞聘演讲稿范文7篇(竞聘技术岗竞聘ppt)(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