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始终坚持讲奉献,弘扬铁一般的担当精神,是做合格党员的责任义务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要讲奉献,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所决定的。党员讲奉献,坚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是我们党不断得到人民拥护、不断发展壮大、不断走向新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在党的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绝大多数党员以自己的无私奉献行为,不断为党组织争光添彩。然而也有极少数党员,不能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行为上漠视群众疾苦、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还有一些党员身上精神不振的问题比较严重,表现为工作中消极懈怠,不作为、不会为、不善为,逃避责任,不起先锋模范作用,等等。
解决党员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求党员必须不断强化和努力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把讲奉献作为人生基本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党员讲奉献、有作为,当前特别要突出勇于担当的意识和行为。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名党员和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是否敢于担当、担当责任的大小,体现着一个党员和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讲奉献的人,一定是敢担当的人。指出:“说到底,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心底无私天地宽。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这一要求同样适应于全体党员。党员敢担当、善担当,就要有谋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具有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决胜全面小康关键时刻善作善为、建功立业,彰显共产党人的风采。
看过“讲道德有品行专题发言稿3篇 ”的还看了:
1.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2.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精选
3.最新讲道德有品行发言稿
怀着对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的无比崇敬之情,笔者来到了这位时代楷模当年为之鞠躬尽瘁的兰考县,近距离地了解和追寻焦裕禄的点滴故事、英雄足迹,学习和感悟焦裕禄的精神实质,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震撼,灵魂更得到了深刻净化和洗礼。联系正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笔者认为,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坚持做到“四讲四有”。
讲政治,有信念,坚定信仰。人无信不立。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党叫干啥就干啥,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是影响焦裕禄一生的坚定政治信仰。在焦裕禄身上,党性和人民性达到了完美统一。学习焦裕禄,就是要学习他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无比贴心的精神。一方面要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决不怀疑、决不含糊、决不动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坚定信仰之志,强化政治定力,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看齐,始终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另一方面要强化宗旨意识,努力做群众的贴心人,始终保持公仆情怀,真诚对待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他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一心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崇高情怀,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万家忧乐始终放在心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认真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讲规矩,有纪律,规范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焦裕禄严守党纪党规,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子女、亲属谋取任何好处。焦裕禄一次无意间听到儿子因为认识售票员,看戏未买票,他教育儿子要尊重演员的劳动,不能看白戏,并立即拿出钱要儿子到戏院补票。为了告诫自己、提醒别人,他还在县委会议上作出深刻检讨,并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还着重强调不准强迫命令,不准向群众乱摊派。在3月 17日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十不准”展览墙时,感慨地说,“十不准”内容非常有针对性。学习焦裕禄,就是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切实增强规矩意识、纪律观念,从小事做起,正确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始终以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带头管好自己,管好家属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对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乱建私房、公费吃喝等不正之风,自己不仅要抵制,还要敢抓敢管,一抓到底。
讲道德,有品行,做人格上的端正人。做人要有人品,为官须有官德。官德一失,腐败即生。官德彰显,官民同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官德失范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有威信,也不可能在群众中产生凝聚力。焦裕禄一生坚守着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和赤胆忠心为革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高贵品德。正是凭借着这样的道德操守、优良品质、人格魅力,焦裕禄赢得了人民的崇敬和爱戴。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传承和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确保做人有底气,做事有硬气,做官有正气;必须把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作为始终坚守的底线,把党纪国法作为带电的高压线,时刻做到自重自省、慎独慎微,管得住言行、守得住清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必须坚持言必信,行必果,始终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
“讲道德、有品行”是做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之一。俗话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一、以德为帅,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第一要正直。一个正直的人,会体现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这个“人”字写正了,才会有服众的底气和被尊敬的资格,真正做到“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第二要严谨。严谨是对生活负责任的一种态度,是遵守客观规则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对自身修养的更高要求。体现在工作作风上,严谨是务实、高效、追求完美的一种表现;体现在生活作风上,严谨是洁身、克欲、自律的一种手段。党员干部要把“严谨”二字时刻悬于脑际,慎言、慎行、慎独、慎思。
第三要忠诚。忠诚是对一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是否合格的检验标准,是惠及他人的一种大德。人各有所事,便应各有所忠。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忠于党、忠于人民;作为一名干部,就要忠于事业、忠于职守。上,要无愧于国家;下,要对得起百姓。
二、以诚为根,做一个真实坦诚的人
第一要诚信。“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这是古人对诚信的认知,“真诚换真心,诚信变真金”这是现代人对诚信的理解。现实中诚信的重要性体现在方方面面,没有诚信交不了朋友,没有诚信谈不成生意,没有诚信干不了事业。现代社会,信誉被认为是最昂贵的资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拿自己的信誉作赌注,必将得不偿失。所以,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真实坦诚地待人,诚恳率真地处世,是做人最明智的选择。
第二要坦率。为人要做到真实可信,就必须保持一种坦率的态度。对于一个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在工作当中常常需要与人沟通,而人与人沟通的最好方法就是坦率,说话直截了当、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当然,坦率也需要艺术,要讲方法、把握时机。
三、以善为贵,做一个宽厚善良的人
第一要有宽容之德。有人说,世界上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其实,人的内心蕴藏着很大的包容性,你越是宽容他人,就越容易获得尊重。有句古训叫做“律己当严,待人当恕”,冰释前嫌可以换来理解、换来和睦、换来友谊,而耿耿于怀只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由其肆意妄为,而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他人以足够的空间和改过的机会,做到宽厚而严肃、柔和又坚定。
第二要有厚道之品。厚道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它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厚道不是懦弱,也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雅量。厚道的人心底无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心灵清澈而见底。作为一名党员、一个干部,只有具备厚道的品性,群众才会发自内心地拥护你、支持你。
第三要有善良之心。我们所处的社会好比一个大的家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与人为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素昧平生之人有难能拔刀相助,是谓小善;国家危难之际能赴汤蹈火、舍生取义,是谓大善。但是不管是小善还是大善,只要永远有一颗善心,便足以让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四、以实为重,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第一要高水平谋事。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责任,对亲人的关怀是一种责任,对朋友的帮助也是一种责任,等等。作为党员、干部,你占据了一个职位,就要承担一份责任,就要为人民群众谋事。“谋”,在做事的所有环节中至关重要,对一件事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的人对待工作只是简单地执行,有的人则有所创新,这两种人处理事情的结果会完全不同。凡事按规矩去做,不会出问题,但是也不会出亮点。做事前谋与不谋效果会截然不同,而谋事的水平则取决于谋事者的素质。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当今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你不学习就要落伍,不思考就要被时代所抛弃,党员干部要通过经常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提高自己谋事的能力。
第二要高效率办事。做事高效,首先要做到“三勤”。要“手勤”,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确保上级政策传达、落实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保证本单位、本部门工作信息的及时上报、反馈。要“脚勤”,多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争取工作的`主动性。要“脑勤”,经常性结合自身工作勤于思考,从领导的角度思考应该提供什么信息、作出什么部署;从群众的角度思考他们缺少什么服务、目前有什么要求;从下属的角度思考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要立志做策马奋蹄的先行者,万不可做得过且过的撞钟僧。做事高效,其次要讲究“方法”。要做到事半功倍,工作方法很重要,凡事要化繁为简,要事急干,急事早干,动必量力,举必量技,切不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更不可把复杂的事情离奇化。
第三要高风格处事。所谓高风格处事,就是做事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说的和做的要一致,台上和台下要一致,人前和人后要一致,要求别人和要求自己要一致,一切以大局和人民利益为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仰不愧党、俯不愧民。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尚德传统的民族,历来讲究“道德当身,不以物惑”,古人讲“先修身而后求能”,“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说的都是道德、品行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做底子,是干不了大事的。一个道德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许能够上升到一定层面,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迟早要栽跟头。所以,有了好的道德品行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做官才有正气。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党员,必须要讲道德、有品行,努力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人。
一、讲道德、有品行是党员干部修身立业的基本准则
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刘少奇同志曾经说过,党员干部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较高的道德水准,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尺度。可以说,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基、成事之道。在现实工作生活中,道德品行就如同我们的影子,我们自身往往不容易看到,可我们身边的群众却看得一清二楚。我们影子的正与斜,不仅关系着我们的个人形象,更是与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密切相关。因此,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提升道德境界、坚守道德底线,自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讲道德、有品行,是党员干部修身成才的根本。讲道德、有品行、树正气乃立身做人之本。一个人的正气不足,精神支柱就会发生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出现偏离。道德之于个人,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也是“发展之根”。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在日常生活中,每名党员都会面临义与利、理与欲、法与情、得与失的考验,这既是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只有常养正气于内,才会自觉抵御各种错误、腐朽思想侵蚀,始终保持正确人生航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人格上才能更加完善,事业上才能有所作为。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演讲稿大全讲道德有品行领导干部发言稿(精选20篇)(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