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宣传舆论,就是要抓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这个宣传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主动占领宣传市场,不让任何不利于党的舆论有任何一点市场。宣传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你不主动占领这个市场,别人就要来占领它,党的声音就会受到干扰,社会主义建设就要受到破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衡量宣传工作成败的一大标准,就是看你是否占领了宣传市场,掌握了宣传舆论。
为中心工作服务,在当前就是要利用各种会议、各种宣传工具,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服务,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让乡(镇)群众关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同创造美好家园。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施,结合实际,精心策划,有重点地选择宣传形式。
没有现代化的介入,就不会出现“立体式”的宣传教育,可以说“立体式”的宣传教育是现代科技在宣传领域内的发展。因此,必须借助于“电视、电话、电脑、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设施,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设施,搞好“立体式”的宣传教育。
“立体式”宣传教育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精心策划,有重点地选择宣传形式来开展工作。精心策划指的是要讲究效益,考虑资源最优化,利用最少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达到宣传的目的。有重点地选择宣传形式指的是“立体式”宣传教育并不是各种形式都要齐头并进一起上,而是要结合宣传对象,有主有次地选择形式。如草科乡在开展 “七·一”宣传时,考虑到党员的文化差异,采用了以会议口头宣传为主,辅之以文字宣传和党员电化教育的方法,结合了党员实际,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党员的需求,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三)不断提高受众的文化水平。
“立体式”宣传教育要求它的受众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立体式”宣传教育工作的效果。文化越高,效果越好;反之,效果就差。文化水平低的受众将无法全面享受这种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群众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这给现代“立体式”宣传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让农村宣传工作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宣传效果,充分发挥“立体式”宣传教育的作用,在开展宣传工作的时候,一方面面对农村参差不齐而且偏低的受众文化层次,一定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另一方面应尽力提高广大受众的文化水平(从某个侧面来说宣传教育本身也是提高受众文化水平的一个过程),最终让受众掌握宣传内容,达到合目的性。
提高受众的文化水平,主要是靠多听、多读、多看、多做。多听就是要多听宣传者的讲解;多读就是要让受众平时多看报刊杂志及一些有意义的书籍;多看就是要多看电视、电影和电教片,从而提高理解和接受能力;多做就是要动手学习技术,增强自己的操作能力。比如草科乡在开展草科鸡饲养技术学习培训时,采用了多听技术人员的讲课,多读草科鸡饲养的书籍,多看养鸡专业大户的饲养过程,动手学会饲养操作技术等“四多”培训活动,通过这“四多”训练,效果显著,受训人员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饲养技术。
(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检查反馈活动。
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还要靠检查来反馈了解。因此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检查是了解宣传效果,不断改进不足,完善工作,提高宣传水平的有力手段。开展宣传教育检查要按照“开展宣传——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宣传效果——完善下一步宣传工作措施——进行再宣传”的步骤开展。如草科乡在开展了对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宣传以后,分学生、党员、群众进行了调查了解,结果显示在学生中的宣传效果最好,学生基本能背诵“八荣八耻”,并能讲解其意义;其次是在党员中的宣传效果较好;较差的是在群众中的宣传。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我们进行分析研究后,采取了“学生带家长,党员帮群众”的宣传办法,结果效果比较好,全乡群众基本掌握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了较好的社会风气。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三农问题浅谈农村基层“立体式”宣传教育(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