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中央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集中完整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同时有机地统一在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之中。
▲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集中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念。建设新农村主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和谐发展。生产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必须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物质基础。坚持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价值理念。新农村建设落点在“村”、重点在“村民”,既要为村民、又要靠村民。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民权益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政治性的历史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农民、依靠农民、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多年来农村工作的成功经验,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新农村建设必须以造福农民为宗旨,以依靠农民为途径。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如当前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财政支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金),建立党和政府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都是从长远考虑推进城乡体制的整体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新型的制度体系。这种以改革为途径、改革为动力、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坚持规划优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央要求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思路,从当地出发,明确提出并实施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要讲究可行性;尤其强调“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充分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三)要从实践层面来考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从哪里入手寻求突破的问题。
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问题,也有叫主体性问题。意思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在于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激发,要从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情做起。如果农民的愿意不受尊重,其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淡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没有一个良性与稳定的心理预期,就不可能有农村真正的变革与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千头万绪,从哪里入手寻求突破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我们**而言,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应当成为我们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我认为从“四改、五通、六建”入手,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四改”:即进行改路、改水、改厕、改电。“五通”,即实现通电信、通有线广播、通有线电视、通信息网络、通路灯。“六建”,即建新民居、建污水处理设施、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超市、建文化活动站、建农民培训设施。
四、广大团员青年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功立业
(一)带领团员青年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带领青年积极促进农村生产力解放和发展,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大显身手。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思想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讲座上的讲话(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