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医药在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医药发源于我国,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中药也是中国制药业的优势,是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四川省及我省临沂市,都将中药作为本地的支柱产业(临沂市去年中药材种植面积71万亩,年加工中药材1650万公斤,其中金银花、银杏、丹参产量居全国之首,中药新药年产值3.7亿元),加以发展。中医药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新热点,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也应抓住机遇,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发掘和拓展我市中医药资源,带动结构调整,促进农民脱贫致富,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开创中医药工作的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继承与发展为主题,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以体制与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中医药人才引进与培养培训为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完善城乡中医医疗机构网络,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10年,在全市基本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体制和机制,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完善城乡中医药服务网络,强化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中医药知识培训,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建设步伐。围绕上述总体要求,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做好中西医结合工作。“中西医并重”是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之一。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互为补充,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政治上要一视同仁。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关心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把中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二是思想认识上要并重。要认识到发展卫生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中医和西医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三是政策上要平等。符合条件的中医医院要列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中医药的科技创新项目要给予支持,在学术发展上要有平等地位。四是事业发展上要并重。中医药机构长期投入不足、基础差、底子薄,应继续采取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加强中医药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五是要共享社会卫生总资源,共同承担社会人群医疗保健服务。在区域卫生规划、资源配置、行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中医药这个重点。六是要加强中西医结合,扶持一批中西医结合重点医院和专科,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繁荣中西医结合学术,使中西医两种医学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中西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因此,一切必须从治病救人的需要出发,做到知己知彼、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努力追求疾病防治的最佳效果,这才是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强队伍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间要加强团结,中西医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既鼓励西学中,也提倡中学西。在学术问题上,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形成宽松和谐的氛围,促进中医药学术繁荣和进步。
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就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服务与需求相统一。中医医院在坚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同时,要积极引进现代科技手段和技术装备,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强门诊接诊能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要积极探索中医集团化发展的新路子,鼓励名牌中医医院以兼并、联合、合作等形式,跨地区、跨行业与各类医疗机构实行强强联合,实现中医药资源的低成本扩张。综合医院要加大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现代医学人才优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培植名牌专科,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领导讲话市领导在医药工作会议讲话范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