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各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好质监优势、履行职责,做到“抓好一个源头、维护2个安全、发挥4个作用”,即抓好生产领域质量源头;维护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2个安全;发挥质量技术监督质量、标准化、计量、执法打假4个作用,为振兴江西经济作出积极的努力。
二、打假扶优与构建社会和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假冒伪劣的问题日益突出,也成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所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近几年来,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质量监督与质量管理,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两项主要任务。《产品质量法》颁布实施以前,质量监督的传统做法是依据产品标准来检验产品质量,在《标准化法》颁布实施以前,更多的做法是用同一的产品标准来检验同一种产品的质量。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质量监督检验的做法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不同的消费层次对产品有不同的需求,不同地区的群体由于生活习惯、各方面条件的差异,对产品也有不同的需求,用同一标准强求一律的做法显然是不利于提高产品的适应性的。《标准化法》规定将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是增强产品适应性的明智之举。《产品质量法》规定判定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依据除了产品标准之外,还可以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作为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依据。这里同样是考核产品的符合性,但已经融进了适应性的成分。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质量监督工作的侧重点应当放在规范市场、打假治劣上,应当通过 对产品符合性的监督检查,发现并惩处那些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努力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满意放心的购物环境;同时,还要通过质量监督,对那些质量意识差、忽视质量管理、产品不具备符合性的企业提出警告批评,督促其提高产品质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则应放在扶优扶强、引导消费、服务企业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督促其提高产品质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则应放在扶优扶强、引导消费、服务企业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督促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上,通过帮助企业增强产品的适应性,即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综上所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与质量管理两项职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个方面,两项职能的目标是一致的: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确保"入世"后我国的经济能够更加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管理体制改革中质量管理的职能划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后,质量监督与质量管理的整体职能远不止"1+1=2"的功效,而应当是乘法甚至是倍数的整体功效。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和谐社会质量监督与构建和谐创业的社会商业文化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