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信息化暨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4)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xuecool-com或QQ:
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充分认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要性
教材、教师和装备作为教育的三大物质支柱,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践教学和教育手段现代化重要的物资、技术保证。教育装备工作是素质教育的载体,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基石和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加强教育装备工作是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但是还应当看到,部分地区的领导对装备工作认识不到位,装备部门的职责不明确,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处于半瘫痪状态。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校校通"工作的不断深入,重视"新三室"建设,忽视"老三室"建设的情况比较突出,2003年全市"老三室"的建设投资还不足总装备投资的十分之一,"老三室"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实验器材和设备不全,长期闲置,造成了"新老三室"装备的畸形发展,这必将影响整个教育的发展,不利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装备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加大对"老三室"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实现教育装备的均衡发展。这次会议,市教育局还将出台一系列文件,强化对这方面工作的硬性要求,各地、各校也要认真对待,适当加大对"老三室"的建设力度,实现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2、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今后我市装备工作目标和任务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和信息化为龙头,不断扩大、深化"大装备"工作的内涵,拓宽、延伸"大装备"工作的外延,卓有成效地做好各项装备工作。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六大目标,极富创新意义。此次课程改革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对目前的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波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学校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课改,必须强化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要做好课改的物质准备。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教育装备工作要跟得上,并要适度超前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在组织拟定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并研究和实验相适应的考核评价办法。各级装备部门现在就要研究这个问题,结合我市实际进行调研,待教育部有关文件出台后,我市将根据市情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装备部门在课程改革工作中肩负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切实树立"课程改革,装备先行"的思想,结合课程改革在时间进度、内容进度上的要求,制定本地装备工作的具体目标。
近年来,全市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尽管全市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总量增速很快、增量很大,但生均数却很小。形势不容乐观,任务还十分繁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全市现代化教育的目标已经制定,各地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具体推进目标,关键是要落实。你们地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是不是按期开设了,是不是所有该开课的学校都开了,"校校通"工程进行得如何,各地要对照目标比较一下。没有完成目标的,作为教育局的一把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及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研究措施,真抓实干,迎头赶上,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关于图书馆建设工作。到2005年,省示范中学人均图书50册,一般完中、省级示范初中、城镇初中人均图书35册,农村初中人均图书25册;城市小学人均图书20册,农村完小人均图书10册。农村村小或完小的教学点班级应设立图书角或装备图书箱。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应基本合理。馆藏图书的分类比例相当;教师和学生用书配备合理;单本和复本收藏量能够基本满足师生阅读要求。图书馆的配备和管理应体现现代化的特点。城镇以上学校一般能开设电子阅览室,有条件的完中应建立教师电子阅览室或电子备课室,并逐年增加电子读物数量。省、市级示范中学及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等手段对图书馆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要提高图书、阅览室的利用率。各级各类学校的图书馆每周五天均要向学生定期开放。中小学生每学年生均借阅图书分别在6册、4册以上。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领导讲话在教育信息化暨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4)在线全文阅读。
在教育信息化暨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