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单元《爱国诗》单元教学计划
【课的类型】
本单元包括《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望》三篇选文一个“表达”。四首诗虽然出自不同时代不同诗人之手,但所反映的爱国忧民的主题却是一致的。 【共同特点】
四首诗虽然出自不同时代不同诗人之手,但所反映的爱国忧民的主题却是一致的。
【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7个生字,会写7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 2.理解诗意。
3、体会作者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1、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五、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二)读文识字 (三)初步感知 (四)随堂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感悟 (三)整体感知 (四)总结拓展
六、教法学法
1、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以学生的“读”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去想,去品,去感悟。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积累精彩语段; 3、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4、引导学生体会这三篇课文的表达顺序,注重读写结合。 七、课时安排
8课时左右。 八、教学评价方案
利用随堂听写、作业和单元测验进行评析。
教 学 设 计 总第65节 课题 11-1从军行(一)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1、会写漠等三个字, 教学2、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理解诗歌意思 目标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具 课件 重点 难点 1、会写漠等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理解诗歌意思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 一、导入 板书作者名:王昌龄。你们对这位诗人熟悉吗?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作? 指名回答(出塞、芙蓉楼) 那么我们今天再学习王昌龄的两首诗边塞诗《从军行》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解题 行:古代诗歌一种体裁;从军行,叙述军旅战争的歌辞 二、师范读,生标注字音,注意停顿 三、生练读 四、同桌互读,指正字音、停顿 五、指名读 时间分配 目标落实 5 10 2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 六、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意 七、同桌交流,将不懂的小组内解决 八、生汇报 1、学习生字 师指导擒,生书空,书写其他生字 2、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3、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时间分配 目标落实 10 10 2 1 板书设计 从军行 边塞诗 行:文体 教 学 设 计 总第66节 课题 11-1从军行(一)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1、有感情读诗歌 教学2、深刻理解诗歌寓意 目标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具 课件 重点 难点 1、有感情读诗歌 2、深刻理解诗歌寓意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 一、复习导入 默写《从军行(一)》 同桌互批 二、新授 一、齐读诗歌,说一说诗歌意思 二、同学们刚才在王昌龄的引领下,到唐朝的边塞转了一圈,读诗歌前两句,你看见了哪些景物? (青海湖 祁连山 玉门关) 三、看图再读前两句,你有何感受?带上感情读一读。 (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怀念家乡) 过渡语:尽管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用原文回答 齐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与你的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 时间分配 目标落实 5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 4、第三句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 (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壮志不但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是—— 读 为了让我们的子孙不再遭受战争伤痛,我们发誓—— 读 为了祖国的威严,我们发誓—— 读 5、小练笔“战地记者”采访戍边将士。 四、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二、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相应内容 时间分配 目标落实 板书设计 从军行(一) 青海湖 祁连山 玉门关 怀念家乡 报国壮志 教 学 设 计 总第67节 课题 11-1从军行(二)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1、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教学2、理解诗歌意思 目标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具 课件 重点 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2、理解诗歌意思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 一、导入 背诵《从军行(二)》 二、初读 1、师范读,生标注字音,注意停顿 2、生练读 3、同桌互读,指正字音、停顿 4、指名读 5、师纠正,生评价 2、理解诗歌意思 (5)自读古诗,根据书下注释理解诗意 (6)将自己不理解的小组交流解决 (7)生汇报 (8)师补充 时间分配 目标落实 5 10 10 1 2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 四、理解诗歌寓意 从上一首从军行感情中,你能揣摩一下这首的描写场面意吗?同桌交流 汇报 五、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4、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时间分配 目标落实 10 10 2 板书设计 从军行 条件恶劣 报国 教 学 设 计 总第68节 课题 11-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1、能正确认读“篱”等2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篱”等2个生字。 教学2、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目标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具 课件 重点 难点 1、能正确认读“篱”等2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篱”等2个生字。 2、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 时间分配 目标落实 一、导入 2 同学们,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杰出诗人辈出。你还会背诵诗人陆游的哪些诗 歌?(示儿、游山西村) 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陆游的另一首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新授 (一)背景简介:南宋时期,金占领了中原地区。爱国诗人陆游在山阴(今 属浙江)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 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 1 (二)诵读 1、师泛读 2、生练读,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生评价,师指点 10 (三)自学古诗 1、生结合书下注释,自己理解诗意 2、将不懂的地方与你的同桌说说,看能不能解决 3、指名逐句理解回答,说说你对这首诗意思的理解 1 2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 (1)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滚,向东流入大海。 (2)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学生拭答后,教师讲述: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 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3)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于了。 (4)理解第4句。“南”、“王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这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 4、指名回答整首诗的意思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 6、学习生字 观察课后连个字, 三、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完成练习册相应内容 时间分配 目标落实 15 10 1 1 2 2 1 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热爱大好河山 同情百姓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长春版五年级上语文11单元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