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2012年度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材料
论文题目:浅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姓 名:孔雁萍
工作单位:恩平市东成镇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学 段:小学
学 科:数学
18902558598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的兴趣
恩平市东成镇中心小学 孔雁萍
2012年10月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
的主要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激起学生自动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去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 自主探索 自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要看教师能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不应该把数学学习看作是一种任务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教师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情境中成为乘风破浪,勇于进取的探索者、体验者,用自己的思路办法解决数学问题,充分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
心里学家认为,学习的动机之一是兴趣。为了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就先让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在教学( )+( )=8时,
课件显示一只小白兔对着两个方框发愁,教师启发说:“小白兔遇到麻烦了,在窗户后面藏着许多神奇的数,它找不出来,你能帮它找出来吗?看谁找得快多。谁的本领大?”如果学生没有按顺序说出各种算式后,教师就再次引导:“小朋友真棒找出那多算式,但是这些算式太调皮了到处乱跑,你们能不能像体育老师一样给这些算式排排队?”“排队”的方法就顺理成章的出现啦。又如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录音机里播放一段“小白兔采蘑菇”的故事,同时画面出现5只小白兔,身上分别标有数字号码。草地上有许多蘑菇,蘑菇身上分别标有乘法算式。当学生听完一段故事后,教师接着说:“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玩玩这个游戏呢?”这样形象生动、形象、有趣味的故事,最能吸引学生。它能使学生边玩边学,同时促进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在平时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仍然独占讲台,教师讲得多,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少,教师仍然拥有课堂时间的主动权,教师的讲解还是占主要地位,不愿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先发一些小木棒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看能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在拼三角形时,学生就会发现有的可以拼成,有的不能,这时老师就会及时给出正确的指引,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不仅仅是“学会”,更是“会学”,让学生品尝探索后成功的喜悦和激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数学教学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争辩、探索,使学生的各方面得到发展。在小组的组合上,不要指派固定的学习小组,让他们自由组合,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分工、自由选择汇报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合作过程中坦诚相见,这样就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同学之间相互关爱的真挚感情。为解决某一个问题而去学习,让学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学生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合作与讨论可以为学生提供集体思考的机会,学生在集体思考的过程中进行互相启发、思维碰撞、互相补充。例如在教“圆的周长”时,首先出示小猫和小狗在跑步锻炼时,围绕长方形跑道(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与圆形跑道(直径是8厘米)谁长谁短的问题争论不休的动画画面,引出课题——圆的周长。然后让每个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测量2个圆形纸片的周长,并请学生上台演示测量方法:绳子法和滚动发。问: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自由组小组,通过动手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计算、小组讨论,发现这2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极大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并存。如果只有教师的演示,而没有学生的实践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表面的,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具形象化,加深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
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取知识,必须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让学生沿着圆柱的高剪开,看看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学生沿着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体,也有可能是正方体,(因为学生准备的圆柱大小、高低不一)通过大家动手让学生知道:把圆柱体沿着高剪开,可以是一个长方体也可以是正方体,它们的长(或底)就是圆柱底面积,宽(或高)就是圆柱的高,在此基上,导出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这样学生学得生动、形象,不仅理解了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而且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又如:教学长方形.圆柱.圆锥的体积等课时,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计算中,弄懂了算理, 明确了思维方式。学生在实践操作时,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发散思维,加深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法浓厚了,学习效果就越好。 每个学生喜欢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充分肯定所以对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表扬。表扬的时候可点头或微笑表示肯定,说“你真聪明”或者“你真棒”表示赞许,也可以说“真会动脑筋”,对答对的学生还可以给予鼓掌或奖小红花,插上小红旗等方式表示祝贺,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要善于发现双差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增加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加强双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含数学。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同样的问题,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思考。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如教学“24时记时法”,利用电脑画面向学生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请你
调查一下,从恩平到广州每天一共有几次车?每次车的发车时刻、到站时刻各是多少?路上经过时间是多少?如果你要从恩平到广州玩,你选择哪趟车最好?理由时什么?老师提示学生:“可以有很多的方法了解这些信息,你们就各显神通吧。”结果显示,学生是非常能干的。他们有的查汽车时刻表,有的打电话咨询,有的和父母一起去汽车站售票厅查询。。。。。。
从学生的发展规律来说,只有构造快乐课堂,才能让学生享受数学生活,学习数学知识,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极大地开发;从师生共同经历的方向来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经验共享、视野融合。教师只有把准学生脉搏,才能进入学生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浅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的兴趣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