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视觉碎化
“视觉碎化”是基于视觉最小感应面积的一种更为经济性的视觉遮挡手法。人的视觉往往对于超过一定长度和面积的视觉片段才有感触,而这种长度和面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根据现状千岛湖景区主要游览密集点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在本规划公路的500米以内很少有游客经过。因此,对于裸露护坡的遮挡其实没有必要进行全遮挡,而只需通过镂空处理将裸露护坡的可是面积进行碎化即可达到视觉遮挡的效果。这种方法能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即通过尽量少的移植树木即可达到景观保护的目的。
规划可结合所选树种冠径大小采用间隔移植,辅以地面层的植草和灌木即可达到裸露护坡视觉遮挡的要求。
“视觉碎化”示意图
(6)林相组合
“林相组合”是一种变防护林为景观林的景观优化手法,即在树木移植的过程中应注重外地树种的引入和多种树种的组合,以形成多元化的林相,使单一的防护林带具有丰富的景观特质,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沿路视觉景观的优化。
19
林相组合示意图
2.分段环境景观保护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路线进行最终分段,详见下图。并对相应路段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见《分段环境景观保护措施表》。
20
路线最终类型分段示意图
21
分段环境景观保护措施表
编号 路段 名称 A B C D 长度 (米) 385 160 255 215 起迄点 类型 场地特征 可能的破坏形式 保护与改造措施 临山侧植被修复,滨水侧生态驳岸。 1 2 3 4 K0~K0+385 K0+385~K0+545 K0+545~ K0+800 K0+800~K1+015 滨水岸线段 桥梁段(松树湾桥) 隧道段(松树湾隧道) 谷间段+主景观照面 滨水,临山,有现状公路,山体开挖,植被破坏,滨松树林,草本植物丰富。 滨水 -- 水岸线有一定影响。 植被破坏,水环境影响。 植被修复与移植。 植被破坏 隧道口绿化与遮挡。 生态护坡,喷播,林相组合,视觉碎化。 生态护坡,生态驳岸,植被修复,林相组合,视觉碎化。 生态护坡,植被修复。 临山侧植被修复,滨水侧生态驳岸。 隧道口绿化与遮挡。 两侧临山,正对景区,有现山体开挖,植被破坏,景状公路,松树林。 滨水,临山,正对景区,有观视觉影响。 山体开挖,植被破坏,景观视觉影响。 5 E 285 K1+015~ K1+300 滨水岸线段+主景观照面 现状公路,松树林,草本植物丰富。 6 F 185 K1+300~ K1+485 谷间段 两侧临山,有现状公路,松树林。 山体开挖,植被破坏。 7 8 9 G H I J 155 365 280 225 K1+485~ K1+640 K1+640~K2+005 K2+005~ K2+285 K2+285~ K2+510 滨水岸线段 隧道段(上江埠隧道) 桥梁段(界碑岛1号桥) 谷间段 滨水,临山,有现状公路,山体开挖,植被破坏,滨松树林。 -- 滨水 两侧临山,松树林。 水岸线有一定影响。 植被破坏 植被破坏,水环境影响。 植被修复与移植。 山体开挖,植被破坏。 生态护坡,喷播,林相组合。 10 22
编号 11 12 13 14 路段 名称 K L 长度 (米) 170 76 314 340 起迄点 K2+510~ K2+680 K2+680~ K2+756 K2+756~ K3+070 K3+070~K4+410 类型 桥梁段(界碑岛2号桥) 谷间段 隧道段(界碑岛隧道) 桥梁段(上江埠1号大桥) +主景观照面 滨水 场地特征 可能的破坏形式 保护与改造措施 植被破坏,水环境影响。 植被修复与移植。 山体开挖,植被破坏。 植被破坏 植被破坏,景观视觉影响,水环境影响。 山体开挖,植被破坏,景观视觉影响,滨水岸线有一定影响。。 植被破坏 山体开挖,植被破坏。 生态护坡,植被修复。 隧道口绿化与遮挡。 植被修复与移植。 生态护坡,生态驳岸,植被修复,林相组合,视觉碎化。 隧道口绿化与遮挡。 生态护坡,喷播。 两侧临山,松树林。 -- 滨水,正对景区。 M N 15 O 256 K4+410~ K4+666 滨水岸线段+主景观照面 滨水,临山,正对景区,松树林,草本植物丰富。 -- 两侧临山,松树林。 16 17 18 P Q R 650 584 674 K4+666~ K5+316 K5+316~ K5+900 K5+900~ K6+574 隧道段(梅花半岛隧道) 谷间段 桥梁段(上江埠2号大桥) 滨水
植被破坏,水环境影响。 植被修复与移植。
23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某公路环境景观保护方案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