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人:杨小庆 第 1 页,共 1 页 6.半截蜡烛 教学要求: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生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并学习本课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认真朗读课文,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学习指导: ◆基础知识 1.打开书,我们先来读课文,借助拼音认真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自学生字词,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并把难写的字多书空几遍。 3.熟读是基础。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是把课文读流利的基础,请借助课后生字的注音和工具书先来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半截 伯诺德 熄灭 厨房 烛芯 好嘛 楼梯 4. 看拼音写词语。 Bàn ji? bó nuò d? xī mia chú fáng ( ) ( ) ( ) ( ) Zhú xīn hǎo ma lóu tī ( ) ( ) ( ) ◆阅读探究 1.读了课题,你想一想课文会写什么? 2.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怎样写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德国军官周旋 洪泽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人:杨小庆 第 2 页,共 2 页 的? 3.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还应该学习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 ◆搜集分享 搜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 (一)记忆回放: 1.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我领大家读一读”或“我给大家提个醒”。 出示: 半截 伯诺德 熄灭 厨房 烛芯 好嘛 楼梯 3.看拼音写词语。 Bàn ji? bó nuò d? xī mia chú fáng ( ) ( ) ( ) ( ) Zhú xīn hǎo ma lóu tī ( ) ( ) ( ) 4.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提出问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围绕课题写了什么内容? 2.通过预习,你们认为应该探究哪些问题? 二、探究问题: (一)自主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共性问题:课文怎么写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德国军官周旋的?) (二)知识和技能应用: 想一想,课文怎么写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德国军官周旋的? 给课文分段。 三、实践运用: (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 洪泽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人:杨小庆 第 3 页,共 3 页 这个故事发生在那个漆黑的夜晚,三个强盗似的德国军官,闯进了伯诺德夫人的家,并点燃了放在桌上的“半截蜡烛”(出示课题,齐读,指导“截”字的写法)。 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快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是半截怎样的蜡烛?(指名) 3.我们来读读文章中的几个词语(二战、伯诺德、杰克、杰奎琳、情报、半截蜡烛、灯芯、楼梯、熄灭)先自己读读。 4.谁能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上黑板上的一个或多个词语。(指名) 5.同学们,伯诺德夫人为什么要将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默读课文1、2小节,找出其中的答案。 (伯诺德夫人一家为把德国法西斯赶出自己的祖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他们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次次地骗过了德军。) 6.为了保护情报,诺德夫人一家不计任何代价。自己小声阅读第3小节,伯诺德夫人一家遇到了怎样的危机?伯诺德夫人又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呢? 7.交流遇到了怎样的危机。这意味着什么?(出示相关的句子) 8.是的,孩子们都吓坏了,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可怕的危机。 9.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与敌人周旋的呢?(指名说,出示相关语段。) (1)出示:“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追问:假如你是伯诺德夫人,你会以什么样的语气说这句话,重点强调哪个词?为什么? A“亮” B“这盏灯” C“瞧” D“先生们” 小结:虽然你们的语气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伯诺德夫人的想法。 (2)再仔细朗读这段话,看看还有哪些词语能读出伯诺德夫人的镇静,机智? “急忙” (快,蜡烛短必须抓紧时间,也说明反应迅速,应对及时) “轻轻” (沉下心来,不能让德军怀疑) (3)短短的一句话,让你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伯诺德夫人呢? (机智、勇敢、果断、镇定、临危不惧、爱国??) 10.危机解决了吗?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似乎) 11.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迁移和调整 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四、总结提升: 洪泽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人:杨小庆 第 4 页,共 4 页 这节课通过学习,我知道通过写 事,赞扬了 。 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一、实践运用 (一)进行应用、分析、评价 一、激趣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知道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请你用上绝密和绝妙这两个词告诉我们? 2.那么,这个绝妙的主意真的绝对保险,万无一失了吗?它存在什么样的隐患。 二、精讲3-7,品人物精神 过渡:这半截蜡烛危机重重,为了保护好它,这一家三口分别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伯诺德夫人。那她的两个孩子在周旋的过程中谁给你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自己认真读4-7,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动笔写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1.谁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找出句子,说出理由。 (1)杰克 a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点拨:“慢慢”这个词可看出杰克在那危险的情况下从容淡定。 这份从容镇静还从哪里看出?敌人没有让他端走蜡烛,他没有路出一点紧张,而是依然把柴搬了回来。可见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随机应变、考虑问题很缜密,勇敢、胆大、机灵) b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杰克默默坐待着什么?怎样的厄运?这时候他会想什么? (2)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小女儿杰奎琳又表现得怎样呢? a出示: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点拨:杰奎琳很聪明。没有选择中尉,因为她看出中尉很凶,从哪里看出?谁能读出这种凶? 没有选择中尉,还因为什么?她还判定少校是三个人当中官很大,从?? 洪泽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人:杨小庆 第 5 页,共 5 页 只要把少校说服了,其他两个就不会说什么呢?在那危机重重的紧急关头,杰奎琳时刻注意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这可是一个情报工作者因具备的素质,小小年纪的杰奎琳从小就能这样,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还聪明在哪?她可能看出少校跟自己的父亲差不多大,也有可能有个像她这么大的孩子。有句俗话说得好:虎毒不食子。再毒再狠的人对自己的孩子总会怜爱。她的那份天真、可爱赢得了德军的好感 还聪明在哪里?选了一个合适的理由(你也很聪明,发现的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 2.你还看出杰奎琳怎样? (娇声)可看出她不是低声下气也不是气势汹汹,而是对少校撒娇,是想赢得少校的好感、喜爱,既可爱又聪明、机灵 她会怎样娇声地对少校说呢?(估计这样也能赢得少校的好感)最终,她镇定地端走了蜡烛,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这时候的杰奎琳会是怎样的表现,她会想些什么呢? 三、总结 1.同学们,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靠的是什么战胜了敌人? (靠的是机智、勇敢、镇定,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 2.他们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爱国,国家利益,国家命运) 3.这半截蜡烛仅仅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蜡烛吗?透过这半截蜡烛,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是生与死的较量;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没有硝烟的战争;惊心动魄的战争;看到的是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也要保护国家利益的法国的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看到的是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心,??) (二)迁移和调整 在下列情况下他们风暴一样的内心到底会是什么样呢?请你任意选择一个场景,任意走进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想象他当时该是怎样的心理? 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 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杰克慢慢地站起来?? 伯诺德夫人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 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上楼去了?? 正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 洪泽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 设计人:杨小庆 第 6 页,共 6 页 二、总结提升: 这篇课文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赞扬母子三人的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学习建议: 同学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实像这样的故事,其实还很多很多!有的可能惊心动魄,有的可能催人泪下,有的可能发人深省,有的可能荡气回肠??我们不妨课后去搜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到课堂来交流,好吗?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点燃 重燃 夺回 吹熄 端起 端上楼 机智 镇定 勇敢 教学后记: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6.半截蜡烛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