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高精度磁法方法技术手册
青海有色八队物探组
2013年2月
1
目 录
第一章 出队前的准备 ........................ 3
第一节 野外用品准备 ................................................ 3 第二节 工期的确定及资金的准备 ............................ 3
第二章 野外操作步骤 ........................ 3
第一节 踏勘 .............................................................. 3 第二节 测网布设 ...................................................... 1 第三节 磁法测量 ...................................................... 2
第三章 室内资料整理 .................. 20
第一节 数据整理(见附表) .............................. 20 第二节 图件绘制 .................................................. 22 第三节 成果提交 ................................................ 29
第四章 仪器的保管和维护 .......... 30 附录-1 .......................................... 31
2
第一章 出队前的准备
第一节 野外用品准备
在接到出队任务时,磁测小组成员必须将出队所需的仪器、材料,测量物性标本的工具(标本架、电子称、钢尺、罗盘、记录本等)准备好,对野外安全措施物品等物资进行清点,发现所缺应立即上报负责人进行购买。当确定生产工具配备齐全后,小组成员须共同检查仪器及配套工具的完好程度,经检查一切正常后,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磁法仪器的分配,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提醒工作人员在野外的生产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各操作员接到仪器后要妥善保管、不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野外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二节 工期的确定及资金的准备
项目负责人应提前收集工区的地形、地质及物化探资料,编写工作设计。根据收集来的地质资料,分析工区的地质、地形难易程度,再结合以往工作经验,确定出完成野外工作区任务的大体时间,然后上报给单位负责人审批。审批完成后从财务借野外生产备用资金。
第二章 野外操作步骤
第一节 踏勘
踏勘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工区概况,以确定方法的有效性。
踏勘工作的工程布置图可根据收集来的地质及物化探资料初步布设,以测线垂直探测对象或已知异常的走向为原则,踏勘应包括下列内容:
3
a 核对地质情况及研究程度、了解可供利用的山地工程、测绘标志、以前的物化探测网及异常标志等;
b 了解可布测区范围、测线方向和长度;
c 了解工区地形、地貌、通视和交通运输等工作条件;
d 收集(测定)主要岩矿(包括第四纪盖层)石的磁化率和剩磁参数; e 了解地质和人文干扰因素的种类、强度及分布等情况;
f 采集少量矿样及高磁性的岩石进行物性测试,每个测点不少于5块标本,以提高代表性,初步了解有用矿产的种类、矿石富集程度及与磁性参数的关系。
第二节 测网布设
根据委托人和设计要求,采用相关工作比例尺,基线采用中海达RTKV8进行布设,实地点位误差小于设计要求。测点布设采用手持GPS与磁测工作同时进行,工作前GPS需进行参数校正。
如需设计测网,首先确定测线方向,应以垂直探测对象或已知异常的走向为原则进行布设。这是因为垂直地质体走向上的磁场变化最大,测线沿此方向可以最小距离控制异常范围,而且垂直于走向的磁场变化特征最明显,有利于异常研究。测线的方向必须垂直于基线,并尽量把基线布置在邻近主要探测对象的地带或在测区中部,以减少主要异常部分的定点误差。在可能的情况下,使基线布置于通视条件好的地段,如山脊或山谷以便于联测工作的进行。
测网密度于比例尺的确定见下表
工作阶段 预查 普查 普查 详查 矿区 勘探 比例尺 1:50000 1:25000 1:10000 1:5000 1:2000 1:1000 线距 500 250 100 50 20 10 点距 50-100 25-50 10-20 5-20 5-10 2-5 点线距之比 1:10-1:5 1:10-1:5 1:1-1:5 1:10-1:2.5 1:4-1:2 1:5-1:2 测点数/Km 40-20 160-80 1000-500 4000-1000 10000-5000 50000-20000 2表中点、线距只供参考,实际在普查工作中;线距应不大于最小目标物的长度,其测点距应保证测线上至少有三个连续测点能在既定的工作精度上反映异
1
常。有时限于工作条件和为了工作方便,也可按不规则测网进行观测。
第三节 磁法测量
一、随机干扰的消除和仪器的校验 1、随机干扰的消除
地表裸露的火成岩,变质岩及各种黏土,砖头瓦块等都有K=n*10?5—n*10?4SI的弱磁性,且其磁性分布不均匀,常对磁测造成无规律的随机干扰。其磁性特征表现为不规则的锯齿状起伏,会使高精度磁测产生很高的背景噪音,严重时将会淹没较弱的有用磁异常信息,使磁测工作失败,尤其是对各种梯度测量工作。由于都是采用多探头在不同空间位置进行测量的,若表层磁性不均匀对不同位置上探头的影响明显不同,则会造成比磁场测量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无论高精度磁场测量还是多参量梯度测量,都必须十分注意避免浅层磁性不均匀造成的干扰。
1提高探头的观测高度是避免浅层干扰异常异常的重要措施。 ○
浅层的随机干扰异常随探头观测高度的增加而很快的衰减。
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探头观测高度。这首先要在测区内选定一条长约百米,对浅层干扰有代表性的典型剖面。用0.5米、1米、1.5米2米、等种4不同高度以3—5米的点距各进行一次往返观测。分别计算4种高度的均方误差,而后以探头高度为横坐标,以均方误差为纵坐标绘出误差随高度变化曲线。在一般情况下,随着观测高度的增大,观测误差趋于减小并接近一恒定值,据此即可选出接近恒定值的最佳探头高度。显然,误差随着探头高度变化曲线与所选典型剖面情况的关系很大。当测区范围较大时,用一条典型剖面代表全区随机干扰异常情况是有困难的,此时可以多选几条典型剖面进行同样的实验,再从这数条剖面的实验中确定高度最大的最佳探头高度在全区野外观测中保持不变,而且要求实测中探头的高度误差不超过规定高度的1/10。
2加密测网,以便用数据处理的方法滤除随机干扰。 ○
在实际工作中,将探头举高到4—5米已经很困难了,即使用这种高度,对
2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地面高精度磁法方法技术手册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