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古代汉语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左传》文选讲解

一、《郑伯克段于鄢》 二、《齐桓公伐楚》 三、《烛之武退秦师》 四、《晋灵公不君》 五、《齐晋鞌之战》

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 汉语字典辞书的编排方式

(一)音序编排法 1. 现代汉语拼音字母 2. 注音字母 3. 三十六字母 4. 平水韵106韵

只要掌握了汉语拼音、注音字母、三十六字母、平水韵,会读的字,查检很快;如果不懂拼音、不会读就比较麻烦。

(二)部首笔画编排法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而定,同一部首的字也以笔画多少为序,笔画相同时,再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不懂拼音,不认识的字都可以查检,但不知道部首所在就比较麻烦。 3.号码编排法

把汉字的四个角分别用0——9等10个数码代替,每字四个数码。排列顺序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特点:只要熟悉口诀,可以迅速查检所有的字。

口诀:横1竖2,3点捺,叉4插5方框6,角7八8小为9,点下有横变0头。

廞 0028 xīn 陈设 訇 2762 hōng形容大声 椠 4290 qiàn 古代记事用的木板 攐 5304 qiān 揭起衣服 尕 1790 gǎ小

二、字典辞书简介

(一)《康熙字典》

主编:张玉书、陈廷敬。

成书时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性质: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字47035个。

编排方式:部首笔画。全书分为214部;字头按部首排列;部首按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各分为上、中、下三卷;每卷按笔画多少排列部首;同一部首的字按笔画多少排列。

口诀: 一二子中寻,三画问丑寅,四在卯辰巳,五午六未申,七酉八九戍,其余亥部

存。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注音方法:(1) 反切法;(2)直音法;(3)叶音法。

释义特点:(1)罗列旧说;(2)排列古注;(3)分别义项。 (二)《中华大字典》

主编:陆费逵、欧阳溥存。 出版:中华书局1915年。

性质:《康熙》之后第二部大型字典,共收字48000多个。 编排方式:部首笔画。

改良之处:注音采用《集韵》反切,并加注直音。 特点:释义简明,采用清人的训诂研究成果。 (三)《辞源》(修订本)

出版:商务印书馆1915年出版,1958年修订,1983年修订。 性质:修订本《辞源》是专收古汉语词汇,帮助阅读古籍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收字12890个,词语84134条。

编排方式:部首排列法208部(214)。 释义体例:(1)单字头下领复音词或短语;(2)先释单字,再释复音词语;(3)单字先注音,后释义。

特点:(1)汉语拼音注音,标注注音字母,保留中古反切;(2)先释词义,再引书证。 (四)《辞海》(修订本)

出版: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1958年修订,1979年修订。

性质:大型综合性辞书,收字14872个,词语91706条,总计1300多万字。 编排方式:部首排列法,250部(214)。 特点:(1)依据字形定部;(2)引书注明出处;(3)释义更具概括性,行文通俗;(4)注意吸收现代科学词语。

(五)《汉语大字典》

出版:国家组织编写,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1990年出版。 性质:收集古今汉字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收单字56000个。 编排方式:部首排列法,200部(214)。

特点:注重收集古今汉字,历史地反映汉字形体的演变关系。 (六)《汉语大词典》

出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一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二—十二卷)1986——1988——1993年出版。

性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词典,收词目37万条,计5000余万字。 编排方式:部首排列法,200部。 特点:(1)词目分为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2)多字条目“以字带词”。 (七)《现代汉语词典》

编辑: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吕淑湘、丁声树主编。 出版: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1997年修订,2002年增补。

性质:以记录现代汉语词汇为主的中型现代语文词典,收辞目60000多条。 特点:(1)收了一些旧词语、旧意义和书面上还常见的文言词语;(2)释义比较精确。 (八)《说文解字》

作者:东汉许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初稿,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定稿。 性质: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

编排方式:以540部首统领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1163个)。 释义体例:(1)先列小篆,然后释义;(2)先释字义,然后说解形体结构;(3)注音,主要用直音法。

特点:(1)通过对小篆字形结构的分析,说解汉字的本义;(2)创立了偏旁部首的字典编排体例。

清代《说文》研究四大家:(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2) 桂馥《说文解字义疏》;(3) 王筠《说文句读》;(4) 朱竣声《说文通训定声》。

(九)《经籍纂诂》

主编:清代阮元,实际主编:臧镛堂。 出版:清代嘉庆三年(1798)。

性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的注解。 编排方式:平水韵106韵。 (十)《故训汇纂》

主编:宗福邦 陈世饶 薰海波。 出版:商务印书馆2003年。

性质:专门收集先秦至晚清典籍的注解。 编排方式:部首编排。

特点:它囊括了《经籍籑诂》的全部内容并加以认真校订和大量补充,时间跨度上由前者的从先秦到唐代扩展到晚清;在征引注释资料上,由前者的80多种扩展到250多种;在篇幅上,由前者的300多万字扩展到1300多万字。编排检索更方便,除正文按部编排外,还收录了《单字汉语拼音索引》和《难检字笔画索引》。它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小学的优良传统,又是在现代语言文字和辞书编纂理论指导下的成果。

(十一)《经传释词》 作者:王引之。

出版: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性质:古汉语虚词用法专著,释虚词 160个。 编排方法:古声母36字母。

特点:解释特殊用法,引证丰富。 (十二)《词诠》 作者:杨树达。

出版:商务印书馆1928年出版,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 性质:古汉语虚词专著,收虚字500多个。 编排方式:注音字母。

特点:既有通常用法,也有特殊用法。 (十三)《诗词曲语词汇释》 作者:张相。

出版:中华书局1953年。

性质:研究唐宋元明之间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专著。 特点:(1)解释单词或词组的意义;(2)探讨语源;(3)分析语法。

三、字典辞书的注音方法

1.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法: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去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如“毛,莫袍

切。”

3.注音字母。 4.汉语拼音。

四、使用字典辞书的注意事项

熟悉体例:

(1) 工具书的体例包括收录范围、编排方法、说解方式等; (2) 各书体例详见于前后《序》、《凡例》、《说明》等附件中; (3) 注意《补遗》之类。

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汇

(一)古用今废词

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二)古今传承词

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从古代一直用现在的词。

二、古今词义的基本情况(就古今传承词而言)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1.埃

《说文解字》:“埃,尘也。” 《新华字典》:“埃,灰尘。” 2.裹

《说文解字》:“裹,缠也。” 《新华字典》:“裹,包,缠。” 3.老

《说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也。” 《新华字典》:“年岁大,时间长。” (二)古今词义相差甚远 1.敌

凡公女嫁于敌国。(《左传·宣公二年》) 2.偷

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商君书·农战》) 3.行李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传·僖公三十年》) 年——收成好,艺——种植,题——额头,文学——文献典籍。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给:古常用义为供给。《战国策·齐策》:“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今常用义为

给。

勤:古常用义为辛劳、辛苦,与“逸”相对。《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今常用义为勤劳、勤快。

劝:古常用义为鼓励、劝勉。《国语·越语》:“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今义为劝说。

访:古义为询问、咨询。《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今义为探访、访问。

三、古今词义的差异

(一)词义范围扩大(简称词义扩大)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

菜: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艸部》:“菜草之可食者。”《礼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菜”的今义不仅指蔬菜,而且指经过烹调供下饭下酒的蔬菜、蛋品、鱼、肉等。

睡:古义指打盹。《说文·目部》:“坐寐也。”《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以上几例中“睡”均为“坐寐”义。后“睡”由“坐寐”发展到各种方式的睡觉。

粮:古义指外出时随身携带的(供旅行者吃的)干粮。《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陆德明《经典释文》注:“居家为食,行道曰粮。”后来泛指各种粮食。

江:古专指长江。《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巫峡。”今泛指多种河流。 河:古专指黄河。《山海经·海外北经》:“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今泛指河流。

皮:古专指兽皮。《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傅”中的“皮”即为古义。今泛指多种事物的表面部分以及皮一样的东西。

响:古专指回声。《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今泛指声音。 此外,“雄”、“雌”、“牙”、“齿”等词也表现出词义范围的扩大。 (二)词义范围缩小(简称词义缩小)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缩小。(今义小于古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之中,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

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既有好闻的,也有难闻的;既有香气,也有臭气。《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在表示秽气时在“臭”之前加“恶”,如《礼记·大学》““如恶恶臭”。后来专指秽气。

宫: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宫”。《说文·宀部》:“宫,室也。”《周易·困卦》:“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经典释文·尔雅音义》:“宫,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为宫也。”先秦无论贵贱所住的地方皆称宫,自秦始皇始专指皇帝所住地方。

禽:古义为飞禽走兽的总称。《白虎通》:“禽者何?鸟兽之总名。”《周礼·天官·庖人》:“有六禽。”郑玄注:“宜为羔、豚、犊、麛、雉、雁。”《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后来词义范围缩小专指鸟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大学古代汉语在线全文阅读。

大学古代汉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0edu.com/fanwen/9308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0-2025 70教育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7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