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
第二次结合?
一:历史背景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
要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我们首先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
一次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马克思主义从此传入中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出发,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与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中国开始有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情况逐渐的结全起来,指导着中国历史革命的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理论体系,即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的第一次结合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从此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的第一次结合,指导了中国进行了土地革命、新明主主
义革命等一系列的历史过程,它使中国人民推翻了过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从过去的水生火热中解放出来,它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主题。 2.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第二次结合的背景
1956年后,我国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
基本经济制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我国转入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遗憾的是后来的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四清、“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违背了发展的规律、以阶级斗争为纲,使我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受到严重冲击。中国人民仍活在水生火热当中,发展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问题。而初期的我国的经济建设只是照搬苏联的经验,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但没有创造性,缺泛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原因
1.历史发展使中国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随着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的第一次结合的历史使命以经完成,中国环境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情的第一次结合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的现实。只有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历史主题。在“和平和发展”的全球环境下,才能使中国发展起来,中国人民富裕起来。
2.从历史经验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把中国从过去落后腐朽的社会中解救出来,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而从理论角度看,任何一种理论体系只有结合现实实情,理论的真实性才能到时很好的发挥,理论才有其意义,而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所以,中国现在面临着发展的问题,也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姓名:李慧荣
班级:10公管
学号:201010114008
百度搜索“70edu”或“70教育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70教育网,提供经典教育范文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